梅花網:您怎么看待如今的媒體轉型?
秦朔: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對于強大的內容生產商來講都是更大的機會。當1980年CNN 24小時新聞直播頻道出現的時候,很多人說時代雜志將壽終正寢,但時代雜志達到他的巔峰恰恰是在CNN出現以后。
當對新聞的整個興趣擴大以后,Base也逐漸擴大,而對于更加深入的閱讀需求也漸漸擴大了。所以新技術的出現,對于我們來講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但同時,如果你不與新的技術相結合,那么你就有可能會像柯達一樣被淘汰。這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大的機會。
在面臨新媒體挑戰背景下,上海的文新集團及解放集團的合并,就表示官方愿意主動來響應并且推動這樣大膽的探索。
梅花網:一財也是在慢慢的轉型中。那么它在全媒體方面及未來發展,是如何計劃呢?
秦朔:現在我們經常講媒體、全媒體,但在我看來,最最重要的是在你所進入的細分市場中如何活下來、如何能夠活得好。這個本質的問題將最后取決于你能不能贏得市場、贏得用戶。用戶永遠是主導的,你如何去贏得用戶和市場,又取決于你有沒有足夠的、聰明的、敬業的、努力的、專業的、持續的團隊,這是我們很多媒體獲得成功的根本。很多人說一財的成功是因為全媒體,但事實上全媒體只是相互之間支撐、傳播、借力的平臺,但是我們在每一塊能夠成功,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塊的團隊能夠按照市場化的規律、規則去找到用戶,這是關鍵和根本。
一財日報和周刊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沒想到會那么快的取得成功,但是相反,我們也有一些投資的案例,名字也叫第一財經,我們對此也有支持,但是就沒有那么成功。所以最終還是取決于你如何使用好的團隊去贏得用戶,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而大家都在用這樣的技術和概念,但最后的結果不同。所以就內容這個角度來講,團隊還是非常重要的。
梅花網:那么,企業如何去更好的進行自身傳播呢?
秦朔:我認為有3個方面:
1、對于一財這類傳統媒體來講,其實有一種非常大的作用是幫助企業去挖掘、提升、傳播深度價值。我們現在企業的傳播越來越淺表化、緊急化,只是響應眼前的危機,但是長遠的深度的價值卻沒有,所以當企業出現危機的時候,他沒有深度的植入消費者的價值資源,來替它緩解,都是硬碰硬的。這個問題非常大,我們這類媒體的合作、互動,能夠幫助他提升一種深度的傳播價值。
2、很多企業反過來有一種感覺:現在去買流量越來越貴,但是一篇中性的新聞報道,卻能在幾天的時間里影響很大,所帶來的流量遠遠超過買流量的價值貢獻。反過來對于很多媒體來講,目前的模式在閱讀端、用戶點擊端完全沒有收入模式的情況在未來可能改變。
3、很多企業會和你進行溝通策劃,根據你的報道所能帶來的流量來跟你付費,這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企業和媒體會進行一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梅花網:您能否預測一下2014年的營銷趨勢?
秦朔:從整個中國市場來講,中國的內需雖然沒有想象的那么快,但依然會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而這種內需由于互聯網的影響,在網上的表現,以及在網上產生的購買的速度會很大。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購買市場,超過美國,2020年,中國甚至可能會超過美國及歐洲的總和。
這些大的趨向很明確,而且中國的市場越來越扁平化,一些偏遠地方的消費趨向可能會和北上廣很接近,因為有著互聯網的影響。
具體到企業和媒體的關系,我認為,企業追求的精準效果,價值概念的挖掘和品牌塑造的長期化,會顯得更加的重要。
梅花網:一句話來定義營銷。
秦朔:當年讀博士,有一道問答題,營銷的目的是什么?按照彼得·德魯克的說法,就是推銷變得多余。所謂推銷就是產品生產出來以后去hard sale,但真正好的營銷是已經把握了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生產出來了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而且有好的方法去帶來消費者,就不用那些聲嘶力竭的去推銷。
所以好的營銷一定是推銷的成分越來越少,一定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本文根據現場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