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巢湖流域污水處理廠將面向全球招標,并且將采取技術路線、工程建設和管理運營“打包”招標的方式。昨天,在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一期、二期項目推進會上,合肥市市長張慶軍“和盤托出”這一醞釀已久的方案,并將有望開啟全國河湖流域治污新商業模式。
關鍵詞:加快速度
巢湖治理2013年要見到成效
在昨天的會議上,張慶軍多次強調“加快速度”,“巢湖污染治理刻不容緩。”
據了解,2012年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與合肥市簽訂了《巢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未來三年內,國開行安徽分行將為巢湖流域綜合治理提供總量200億元的融資支持。其中,一期貸款金額為100億元,這是國開行在安徽省最大的單筆授信項目。
“一期項目,今年必須完成投資80億元以上,大頭必須落實;二期項目,6月底前各項工程開工,12月底前看到工程進度。”張慶軍現場發布“時間表”,并表示對于這個時間表“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巢湖治理項目,要在2013年見到成效。”張慶軍特別強調。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
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
“治湖先治河”這是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一期工程項目的主線,二期工程將繼續延續對污染“釜底抽薪”的辦法,“斬斷”巢湖流域水源污染。
昨天,張慶軍“敲定”二期項目遴選范圍:環巢湖地區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配套管網及截污工程;濕地建設等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以及巢湖水環境的監測信息系統。
作為二期項目的重點工程,合肥將大范圍建設巢湖流域污水處理廠,不管是建設還是后期的運營,都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巢湖治污刻不容緩,如何破解這一矛盾?“我們可以采取全球招標的方式,轉讓特許經營權,從技術路線、工程建設到后期運營管理,全部"打包"來招標,誰有能力誰就來做這個事情。”張慶軍說,對于這一模式,他已經考慮許久。
采用這種模式來建設污水處理廠,最后要達到什么效果呢?“技術最先進、建設資金最少、運營管理費用最低。”張慶軍提出“三個最”的要求。
關鍵詞:配套管網
更加健康的城市“血管”
除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之外,配套管網的建設也是二期項目的重點。
據了解,在二期申報備選項目中,管網截污工程14個,計劃投資17.4億元,申請開行貸款13.1億元。
整個二期項目建成之后,基本實現巢湖流域的中心鎮、重點鎮的污水處理全覆蓋,配套管網約1000公里(其中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約400公里),污水處理能力可達47.8萬噸/天。
張慶軍說,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一“動作”不僅有利于巢湖治污,更為合肥城市擴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后,城區擴展到什么地方,配套管網就要建設到什么地方,這是一座城市承載力的重要指標。”張慶軍說,從這一角度來審視管網建設,則能更清晰看到這項“基礎工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人工濕地
污水處理廠排水口也可“華麗轉身”
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也可以在污水處理廠的排水口處出現,實現排放口的“華麗轉身”。
張慶軍介紹,在具備恢復濕地條件的污水處理廠排水口附近建設人工濕地,可以通過較低的成本將排放水提高到三類水標準。
與此同時,也可以考慮在河流的入湖附近有目的地恢復濕地。“比如,在包河區大圩鎮,可以通過樹種改良,打造千畝濕地,儲存部分三類水用來沖洗河道。”張慶軍說,今后巢湖治理項目推進中,要有意識地考慮濕地建設并做好選址工作。(合肥在線江淮晨報 記者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