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污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利用工藝技術、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 副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榮譽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
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北京市人事局)(2006);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貢獻獎(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05);
“2011首屆中國年度水業人物評選”獲“教學與科研年度貢獻獎”(2011)。
研究興趣
低碳污水污泥處理技術、污水處理行業績效與產業政策、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
在研項目
《污水處理曝氣系統低碳運行關鍵設備開發與產業化》(水專項);
《污水處理全過程監控的智能傳感器系統研制》(863計劃);
《污水處理微孔曝氣關鍵技術及設備的研究與開發》(863計劃);
《城鎮污水處理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部委委托);
《城鎮污水處理“十二五”氮磷減排框架與對策的研究》(部委委托);
《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質量評價標準》(部委委托);
《城鎮污水處理典型工藝技術的評價研究》(部委委托);
《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的編制》(部委委托);
《重點流域氮磷污染控制技術對策研究》(部委委托);
《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流域特征研究》(部委委托);
《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調查》(部委委托)。
工作經歷
2009年至今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 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2008年,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總工程師 2006-2008年,北京京城水務有限公司 總經理 1999-2003年,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工程師兼運營部部長 1994-1999年,北京市市政工程局污水工程處 副總工程師兼技術工程部部長 1994-1995年,海南省海口市污水處理公司 總工程師 1989-1994年,北京市污水處理研究管理所、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及其籌建處。編輯本段基本情況及研究方向、主要成果:
王洪臣,生于1954年,教授。 現任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先秦文學)、新聞編輯學。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關于領導干部培養選拔機制與程序研究》;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古代文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10余篇,新聞編輯學方向的學術論文20余篇,教育、行政、文化管理方面的論文10余篇,其中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另有5篇獲省級相關專業學會一等獎、2篇獲省級相關專業學會二等獎。編輯本段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專業.
環境工程,給水與排水工程 職稱與執業資格: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環境工程師,亞行咨詢專家
教育背景
1986年, 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城建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技術;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優化運營技術;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的效能增強與績效評價。
獎勵、榮譽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北京市人事局)(06-01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建設部部級)(2007-1-0206)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建設部部級)(2005-1-0705)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0-2-004-02)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8環-3-008-05)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貢獻獎(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