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燕山石化水資源利用水平再上新臺階,工業取新鮮水為1978萬立方米,比2011年減少4.6%;再生水用量創新高,比2011年提高12%,創歷史最大產量;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8.6%;加工噸原料油取新鮮水較總部指標低0.02個單位。
多年來,燕山石化多措并舉加大水資源管理,優化生產,創新技術,使新鮮水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逐年遞減、工業水利用率穩步提升,真正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改造創新 污水處理“變廢為寶”
面對水資源短缺問題日趨嚴重的局面,燕山石化在污水再利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2012年,威立雅東、西區兩套污水回用裝置再生水產量達到829萬噸,其中,東區污水回用裝置生產外送一級脫鹽水515萬噸,西區污水回用裝置生產外送循環水314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威立雅東區水凈化車間主任覃大創“一語破的”——“我們除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外,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清洗方式上進行了優化。”
由于上游來水水質較為復雜,懸浮物較多,極易阻塞反滲透膜,造成回用水裝置產能急劇下降,這給東區水凈化車間的員工出了一道不小的難題。
為消除這一“頑敵”,技術人員不斷摸索、不斷調整清洗方案,最終探索出了“工間清洗法”。
“這種工間清洗法的原理,就像咱們治病似的,不要等病情嚴重了再去治療,而是一發現輕微癥狀了,就趕緊進行治療。”覃大創形象地比喻道。
以前每次進行反滲透膜清洗,都是將污染較為嚴重的膜元件在產水降量運行的情況下進行化學清洗,或者是將污染更為嚴重的反滲透膜元件拆卸下來進行離線清洗,在清洗期間,不但產水量受到影響,而且占用時間較長。而新實行的“工間清洗法”,則是針對特定的某種污染物進行有針對性地清洗,對癥下藥,每當膜元件受到輕微污染時,就馬上進行清洗,抑制較大污染的發生。
“這樣一來,既節約了清洗時間,也不用‘停車’,而且不影響產水量,真是一舉多得。”覃大創高興地說。
而在威立雅西區水凈化車間,干部職工則在努力提升接收處理高濃度污水能力的同時,對后處理生物曝氣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將高電耗、低效率的老風機全部更新為變頻風機。
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威立雅2012年產水量比2011年提高了12%,為公司節水減排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精打細算發揮每一滴水的作用
“今年的水資源利用水平提高,其中蒸汽冷凝水回用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燕山石化生產管理部主管王成說。
“以往,因回收設施不完備,每年凝結水回收利用率不足50%,造成資源浪費。而現在各廠通過技術改造,回收利用率達到了70%左右,使這些冷凝水發揮了作用、創造了效益。”王成介紹說。通過技術改造和升級,燕山石化煉油系統、化工系統及公用工程系統的蒸汽冷凝水回用量總計可達到600萬噸/年。
此外,在加強循環水管理的同時,把循環水濃縮倍數也嚴格控制到裝置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提高一次水資源利用效率,在不影響裝置生產的前提下,爭取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作用。
“以前我們工業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在3倍左右,也就是說循環水在裝置內轉3圈排掉。現在,我們要讓它多循環幾圈,轉6圈再排掉。循環水高濃縮倍數提高了,節水效果也就更明顯了。”王成形象地介紹說。如今,燕山石化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到了98.6%。
拓源查漏降低新鮮水消耗
“2012年公司工業用新鮮水量比2011年減少了4.6%,主要措施一方面是各單位實施節水項目,減少了用量;另一方面是增加了回用水量,替代新鮮水消耗。”王成介紹道。
為了降低循環水系統補新鮮水量,燕山石化將多種可利用水源回收到循環水系統,替代新鮮水。循環水廠在回收再生水、河道水、鍋爐排污水、管網凝結水、制氫酸性水及其他可利用的生產裝置排水的基礎上,2012年實施了鳳凰亭河道水回收改造及白水寺河道水回收項目,可增加回用水量130噸/小時,使回用到循環水系統的水量超過550噸/小時。通過實施節水措施,2012年全年循環水系統累計消耗新鮮水876.7萬噸,比2011年降低148.6萬噸。
由于部分公用工程系統已投用40余年,難免會存在供水設備陳舊及管網腐蝕老化現象。為了不浪費一滴水,燕山石化在煉油及化工板塊進行了水平衡測試,為實施專業化管理提供了詳細的基礎資料。在開展水平衡測試的同時,還加強了地下供水管網測漏工作,全年共查出并消除新鮮水、生活水及消防水泄漏點115處,累計減少泄漏水量比2011年同期降低10.27 %,其中包括周口泵站至勝利泵站漏損量較大的混凝土管線的查漏、消漏工作以及一供水輸水干線上施工難度較大的幾處漏點的探查、修復工作。
同時,燕山石化水氣管理中心還對上百套老舊設施及循環水裝置旁濾器進行升級改造,新安裝的高效過濾器較之前相比可節水30%左右,達到了理想的節水效果。
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企業,任重而道遠。未來,燕山石化將繼續在水資源利用上下功夫,切實走出低碳環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