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國家注冊設備工程師、注冊施工企業經理人
中國建筑學會給水排水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給水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全國工程建設標準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給排水專業委員
全國城鎮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
亞太CPVC協會(The Asia Pacific CPVC Institute Limited)中國區負責人(Head of China)
《給水排水》、《亞洲給水排水》《給排水與水工業》雜志編委會委員
代表作品:
廣州市新電視觀光塔(高約610m)(機電設計總工程師)。
周大福中心(珠江新城東塔,高約530m)(給排水專業負責人,審定人)。
珠江城大廈(高約310m)(給排水專業負責人,審定人)。
江灣新城、新大廈、正佳廣場、天河城、廣州大學城、亞運工程等。
獲獎作品:
廣州從化A/O污水處理工程:廣東省建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先導式可調減壓閥研制:湖南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完成人)。
主編廣東省標準《大空間智能型主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十五”期間廣州市十大建設科技成就及優秀科技成果獎(第一完成人)。
羊城晚報印務中心:建設部優秀建筑設計二等獎(審定人)。
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馬術場館: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備(給水排水)優秀設計三等獎(第一主要設計人)。
浙江臺州體育中心游泳館獲:廣東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審定人)。
個人榮譽:
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給水排水委員會突出貢獻獎。
當選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全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先進個人。
兩度當選“廣州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優秀專家”。
被授予“共和國六十年建設突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個人傳記及主要功勛被載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九周年、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共和國功勛人物志》。
廣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論文及著作:
作為規范組長主編《大空間智能型主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DBJ15-34-2004及《大空間智能型主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CECS263-2009標準。主編、參編《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消防給水系統及消火栓系統設計規范》、《建筑給排水設計設計手冊》、《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鑄鐵管管道工程技術規程》、《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纏繞結構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等十多項國家及省的規范、標準、手冊。
發表《卡箍式鑄鐵排水管在建筑中的應用》、《大空間智能型主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簡介》、《阻力系數取值對壓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統計算結果的影響》等論文30多篇。
工作感言:
如果將一個城市比作一個“石屎森林”,那么“森林”下面那些交錯蔓延的給排水管網就是那“森林樹木”的龐大根系,通過它們源源不斷地向“森林”提供著生命所需的水;如果將一棟建筑比作一個“人”,那么建筑是形象、外衣,結構是骨架、肌肉,那么“人”體內交錯蔓延的給排水管網及水泵就是那“人”的血管、腸道和心臟,源源不斷地向“人”提供著生命所需的血液,難怪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邀一萬一千名醫生和公眾人士進行國際投票,選舉過去150年來最偉大的醫學進步成果時,“污水處理系統和清潔用水供應” 竟會擊敗其他先進成果,成為1840年以來最大的醫學突破。這幾十年下來,最自豪的事就是與我的同行一道為廣州這座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共同設計了一個龐大而完善的“根系”、“血管”和“腸道”,最遺憾的事就是我們的江河仍未恢復到它當年的清澈。促進人與水之間的和諧,我們仍需努力!
設計理念:
創作時應異想天開,學習時應學會超越,設計時應實用安全,成功時應邁步重躍。

現任廣州市設計院副總工、教授級高工、國家注冊設備師,廣州市新電視觀光塔項目(高610米)機電設計總工程師,中國建筑學會給水排水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給水排水委員會常委,全國工程建設標準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給排水專業委員,全國城鎮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建筑給水排水委員會排水分會、熱水分會副主任委員,亞太CPVC協會中國區負責人,廣州市政協委員。主編廣東省標準《大空間智能型主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及國家《大空間智能型主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CECS標準,填補國內外空白。曾兩度當選為“廣州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十大優秀專家”,2007年10月榮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給水排水委員會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