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國家“十二五 ”期間大力促進環保節能新興產業發展的契機,興蓉投資在穩步發展水務的同時,正以一流“城市綜合(行情 專區)環境服務商”的大視野積極向環保領域拓展。
日前,就公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公司董事長譚建明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公司近日擬募資20億元投向成都自來水七廠一期項目建設,這一項目的前景如何?
譚建明:近年來,成都統籌城鄉成果顯現,自來水需求量持續上升,公司水量近三年增長率都超過了10%。2012年,成都市自來水高峰時段的供水量已接近200萬噸/日,超過了中心城區自來水供水規模178萬噸/日,建設新水廠迫在眉睫。為了保證成都市未來城鄉發展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需求,公司經過認真測算決定投資建設規模為50萬噸/日的水七廠一期工程。
按照目前綜合收費單價計算,水七廠一期工程達產年預計可實現含稅收入約3.05億元,利潤總額約1.65億元。公司正加快推進募投項目的建設進度,爭取在2013年內投產,按照近三年10%的增速測算,新增產能將很快得到有效利用。
記者:公司如何看待自來水市場與污水處理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
譚建明:根據國家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供水設施項目總投資4100億元。加之國家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在2012年7月1日實施后,水質也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國家正通過實施階梯式水價和超定額累計加價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水價改革,這將推動自來水價格合理調整,提高行業各公司的盈利能力。
同時,在國家政策和市場推動下,“十二五”期間將新建污水管網約16萬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規模約4600萬噸/日,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規模約2700萬噸/日,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總投資約4300億元。
我們認為,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未來幾年,自來水、污水處理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優質水務企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記者:在經營過程中,公司如何平衡和把握公共服務與股東利益之間的關系?
譚建明:我們是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上市公司,自來水供應、污水處理以及其他環保業務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作為城市綜合環境服務商,公司一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安全、優質的供水、污水處理服務以及其他環境服務。作為企業,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獲取經濟回報,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的核心目標。
因此,提供優質的社會環境公共服務與維護股東利益從根本上是統一的。我們將繼續加強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共贏,始終保持永續發展的能力。
記者:我們注意到,公司已將業務拓展到垃圾發電領域。公司如何看待未來垃圾發電市場?
譚建明:近年來,我國各城市“垃圾圍城”的問題日益突出,國家和地方政府均鼓勵土地稀缺、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發展垃圾焚燒項目,推動了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迅速發展。根據國家發改委 、住建部與環保部聯合編制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2011-2015)》,“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總量超過2600億元,因此垃圾發電市場前景廣闊。
公司已經獲得了成都萬興環保發電廠特許經營權,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在垃圾發電領域擴張,一是通過BOT、BT等方式獲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是通過收購、合資等方式取得擁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公司股權。我們將立足于成都本地的垃圾發電項目,積極拓展異地市場。
記者:公司近幾年大力拓展異地水務市場,如何應對水務行業的地域特征與行政壁壘制約呢?
譚建明:盡管水務行業存在由于天然的地域特征,以及歷史原因形成的一定的行政壁壘,但水務市場化程度一直在逐步提高,目前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近年來,公司一方面加入行業協會,積極推動促進市場化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出臺;另一方面,加強與同行業公司的交流和溝通,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大力拓展獲得市場。目前,公司異地拓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業務已覆蓋到成都、西安、蘭州、銀川、深圳、海南等地,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供排水規模超過500萬噸/日,居西部地區首位。
記者:公司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資金需求量大,在回報投資者方面有何考慮?
譚建明:公司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我們所處行業確實對資金需求量大,但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回報投資者。2013年,除已經運行的項目外,污泥項目、銀川項目、自來水七廠項目、成都新建污水處理項目、西安二污廠二期項目、垃圾滲濾液擴容項目等將陸續投產,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回報投資者。同時,我們制定了明確的利潤分配政策,制定了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原則上每年實施分紅。
記者:公司未來五年有何發展戰略?
譚建明:公司將緊緊抓住水務和環保行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并以水務業務為基石,大力進軍環保領域、拓展環保業務,實現水務與環保業務的雙輪驅動。
一方面,公司將緊緊抓住“十二五”國家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大力進軍環保領域,拓展環保業務。另一方面,公司將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大與國內外優秀水務環保企業的戰略合作,通過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等方式,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將公司打造為國內一流的城市綜合環境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