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水務局
2012年11月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水利廳的關心支持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十二五水利發展改革規劃的通知》(皖政〔2012〕38號)水利工作會議精神,采取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構建人水和諧,全力打造四個水利(工程水利、資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服務亳州奮力崛起,各項水利事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2012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洼地治理工程
蘇溝治理工程為世行貸款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項目,該項目投資5519萬元,2011年4月6日開工建設,一期工程疏浚蘇溝15.34 k,疏浚土方150萬m3拆除重建橋梁5座,二期工程拆除重建蘇溝閘、展溝泵站現已全部完工,正在做竣工驗收準備。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1、武家河治理程建設內容。河道疏浚15.818km;拆除重建青龍橋、老子橋、朝陽橋三座橋,投資2620萬元。工程于2011年12月開工,河道疏浚已完成主要施工任務;青龍橋、朝陽橋工程已完工,老子橋由渦陽縣政府結合城市旅游規劃,橋梁規模進行加大,增加投資由當地政府籌集,現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2、譙城區油河治理工程。對油河楊莊至洺河口段8.5km河道進行疏浚,加固修樓閘,拆除重建胡橋橋、后師店橋,總投資2620萬元。目前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放線,正在清障,計劃2013年3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
3、油河治理工程(2)。對油河賈集閘至楊莊段8.36km公里河道進行疏浚,下階段向上游增加5km河道清淤清障;加固孫竹園閘,新建月牙溝閘,投資2620萬元。目前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放線,正在清障,計劃2013年3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
4、譙城區趙王河上段治理工程(溜集以上段)。對趙王河侯橋至溜集橋下游朱灣(樁號3+374-26+882)段,左岸支流趙北溝鐵路橋至亳城河段,總長34.335km河道進行疏浚;拆去重建趙橋集橋;加固支流溝口賈莊閘、王大寨閘、大西莊閘和喬莊閘等,投資2440萬元。目前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放線,正在清障,計劃2013年3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
5、蒙城縣芡河治理。芡河陳橋閘下~蒙懷上界段 22.78km 河道疏浚;排澇大溝泥溝蒙城境內 11.49km 河道疏浚; 1.1km 護岸;泥溝 4 座阻水生產橋梁拆除重建與兩岸護岸等,投資2700萬元。 計劃2012年11月完成招標工作,12月份開工建設。
(三)引淮入亳工作
已委托中水淮河公司編制規劃和項目建議書。工程向亳州市城區供水線路為:茨淮新河由闞疃抽水站提水至闞疃閘上,茨淮新河闞疃站上設計輸水水位24.87m,自流至西淝河朱集閘下,通過埋設管道、建加壓站輸水,或由西淝河朱集閘建抽水站提水至龍鳳新河,建抽水站繼續輸水至亳州市城區。
(四)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完成我市2012年32.77萬農村居民和4.16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建設供水工程24處(其中新建18處,管網延伸6處),工程總投資17500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2630萬元,省級資金2435萬元,縣區配套2435萬元。工程新打機井23眼(其中5眼備用),新建管理房18處,清水池13座,安裝壓力罐5套、消毒設備18套,鋪設管網2860km,入戶76379戶,新增日供水能力3.48萬噸/日。
(五)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
1。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2011年度渦陽、蒙城、利辛、譙城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治理總面積7.91萬畝,總投資7659萬元,截止2012年6月底已全部完工。2012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規劃治理面積9.63萬畝,工程總投資9482.44萬元。目前,第二批重點縣渦陽縣、譙城區、蒙城縣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工程形象進度30%,完成投資1650萬元;第四批重點縣利辛縣于11月6日發布招標公告,計劃12月6日開標。2012年度小農水重點縣項目計劃明年4月底前完工。
2。面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去冬今春,我市累計投入勞動工日125萬個,完成土方2262萬方;疏浚大中溝274條1232km,小溝4994條6281km,新打和恢復機井20703眼,新建村塘1290面、大中溝橋422座、小溝橋涵8736座;投入各類農田水利建設資金7.01億元;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32萬畝,新增旱澇保收面積22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9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實現了我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突破。在省第十七屆"江淮杯"評比工作中,我市利辛縣、譙城區、渦陽縣、蒙城縣分別以優異的成績奪得了"江淮杯"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市水務局獲優秀組織獎。
積極開展農田水利高潮年活動,編制了《亳州市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年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截至目前,已出動機械臺班9.1萬個,完成土石方1348萬立方米,混凝土3萬多m3,修復水毀工程2座,疏浚河道222公里,清淤溝渠130多公里,新修泵站7座,新建村鎮供水廠18座,塘壩337座、新打機井3894眼、維修400眼,總投入約4.1億元。新增蓄水能力330.4萬m3,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除澇面積36萬畝,新增旱澇保收田2.9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5萬畝,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6.93萬人。
(六)水政水資源管理
在水資源管理方面,明確提出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主要目標。一是確立了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依托《亳州市水資源總體規劃》,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所有綜合規劃的編制,要與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嚴格控制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嚴格水資源有償使用,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編制完成了《亳州市2011年水資源公報》,審查了《利辛縣第一水廠擴建及配套管網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等8個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報告,在城市規劃區及市屬企業開展了取用水戶用水量登記普查。二是加強了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管理,全面推進以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效率為主要考核目標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包括全面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努力把節水工作貫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建立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嚴格限制高耗水型項目建設,全面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制度。三是加強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管理,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包括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七)茨淮新河大型灌區建設
一是配合省茨淮新河灌區管理局完成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利辛縣東宮郢站、蒙城縣益溝站拆除重建工程;二是茨淮新河灌區蒙城縣蒙鳳溝站、古路溝站,利辛縣李大郢站、朱莊站實施方案已經省廳審批,計劃11月16日開標;三是全面完成了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灌區專項普查填表上報工作。
(八)機關效能、廉政建設和投訴受理工作
按照統一部署,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完成省水利廳下達的2012年度水利目標考核任務;嚴格執行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加強了教育、制度、監督、懲治相結合的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細化廉政風險防控建設;組織"保持黨的純潔性、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在落實領導決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上狠抓機關效能建設;扎實開展"百名科長"評議活動。
堅持"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的原則,對重要事項堅持專項督辦,2012年我局共接到上級領導批示、群眾來信來訪、市長熱線、行風熱線(含網絡版)、市長信箱、市民論壇轉辦件等投訴受理117件(次),辦結率100%,滿意率96%以上。認真辦理人大議案、政協提案(件數);公文處理進一步規范,繼續實施了限時督辦制度,收、發文件2307件,均做到不遺不漏,及時運轉,科學歸檔。
(九)信息宣傳工作
創辦亳州水務信息網站,及時更新信息;開通協同通信群發系統,已發宣傳信息3.2萬余條;創刊《亳州水務》簡報,已發170期,積極做好政務公開、信息公開,報送信息、稿件658條,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理解、支持水務工作的良好氛圍,及時讓上級領導和基層群眾知道水利部門要干什么,在干什么,要怎樣干。
(十)水利普查
2012年我市按照國家、省水利普查工作統一部署,圍繞普查數據質量控制這一主線,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全市三縣一區普查辦工作人員和鄉鎮的2016名水利普查員及普查指導員,穿街走巷,進村入戶,深入到田間地頭,采取檔案查閱、調查走訪、實地丈量等方式,積極開展這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全省率先完成普查清查、普查階段的各項目標任務,得到了水利部、淮河流域及省水普辦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水普數據錄入三次評比通報,我市兩次第一,我市水普辦多次在全省水利普查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省水普辦以水普專題簡報形式對我市水普工作的做法與經驗給予宣傳。
(十一)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對全市水利工程開展汛前了檢查,特別是對全市河道內的網箱養魚、河道采砂、以及南部新區的龍鳳新河、急三道河填河筑壩進行拉網式的排查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拆除堵壩,并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度汛安全。二是全面落實防汛責任制、防臺風防汛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5月16日召開了全市水利暨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市防指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防汛抗旱目標責任書。8月1日和8日組織收看省政府召開防臺風防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研究部署我市臺風防御工作。三是修訂、完善各類防汛預案。強化防汛物資儲備和防汛搶險隊伍建設。全市安排防汛經費320萬元,成立了3186人的防汛搶險隊伍,開展了569人參加的防汛搶險知識培訓和演練。防汛物資儲備草袋15.5萬條、編織袋30.89萬條、編織布3萬m2、樁木198立方米、橡皮艇5艘,沖鋒舟4艘。四是積極行動,很抓抗旱搶種工作。面對旱情,我辦積極應對,提供旱情信息,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6月18日,以市防指名義發文要求各縣、區抓緊抗旱造墑搶種工作。要求各地在6月25日之前全面完成抗旱造墑播種任務。全市充分發揮水利設施的作用,用足用好現有抗旱水源,發揮大中型水利設施抗旱骨干作用;同時組織群眾及時修復、建設小型抗旱水源工程,提高抗旱水源保障能力。各級抗旱服務隊都深入災區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同抵御旱魔,取得了抗旱工作的勝利。五是加強與氣象、民政、農委等相關部門會商,雨情、水情、災情,嚴格執行24小時防汛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密切關注和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災情變化,確保信息暢通,做好災情統計上報工作。六是配合淮委水保局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聯防工作。
(十二)河道采沙工作
今年以來,針對我市部分河段非法采砂反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副書記、市長沈強親自主持召開全市打擊非法采砂工作調度會,安排部署我市打擊非法采砂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采砂管理工作由縣區政府具體負責,市水務、監察等部門負責督查、指導工作。市委副書記時俠聯、副市長馬露多次帶隊督查重點縣區打擊非法采砂工作,各縣區也都成立了由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專項執法行動小組,認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有效打擊了非法采砂勢頭,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全市人民群眾的認可。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車船2291次,出動執法人員9275次,查獲非法采砂船舶467艘,拆除沒收采砂機具715套,銷毀非法采砂船只130余艘,清理沙場103處,使全市采砂秩序基本處于可控狀態。
(十三)招商引資
我局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與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并落實,積極利用各種渠道推介亳州、搜集信息、及時跟進,努力促進項目落地。目前已動工建設的項目有:引進安徽中豪置業有限公司,建設利辛縣"園景天下"商住小區項目,建設規模為:規劃用地109616.7平方米,建筑面積316274 m2,總投資50000萬元,項目于2012年3月動工,現實際到位資金5000萬元。7月13日、14日和8月8日通過多次接觸福建水利九建公司,擬在我市注冊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以BT方式在我市建設引淮入亳、渦河調水等水利項目,目前項目仍在繼續跟進。
二、2013年工作計劃
(一)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涵閘除險加固工程
做好2013-2015年實施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初步設計修訂上報和評審工作。繼續加大中小河流和病險涵閘除險加固工程推進力度,爭取啟動2-4條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4-6座病險涵閘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已批復的芡河、油河、油河(2)、趙王河治理工程的建設任務。配合做好引淮濟亳、洼地治理、淮干堤防、大型泵站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加強水利建筑市場管理,規范參建單位行為。
(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年"和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會議部署,認真實施我市2012冬-2013年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出臺年度水利興修實施意見,扎實開展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年活動。全市計劃完成土石方2600萬立方米,投工投勞工日140萬個;疏浚大中溝河道653條1356.7公里,清淤小溝渠道4032條6520公里;新打和恢復機井10133眼,新建橋涵4191座,開挖村塘1717面,新建蓄水涵閘37座,新建翻水站91座;投入各類資金6.2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水利受益區10.93萬畝,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9萬畝,新增和改善防洪面積16萬畝,建設旱澇保收農田23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9.63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5萬畝。
(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一是全面完成省發改委、水利廳下達我市2013年建設任務;二是做好2011-2012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驗收;三是做好已建水廠的運行管理工作。
(四)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
一是積極做好2012年度第二批重點縣渦陽、蒙城、譙城區和第四批重點縣利辛縣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項目建設,按時完成建設任務;二是積極申報第五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
(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更新改造
積極做好蒙城縣蒙鳳溝站、古路溝站,利辛縣李大郢站、朱莊站實施拆除重建工程建設管理。
(六)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鄉鎮、流域(區域)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基層水利管理體制改革;二是進一步推動縣、區加大對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力度,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逐步推向市場和社會;三是完善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總站或管理中心建設,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縣級財政維修養護補助基金制度。
(七)水資源管理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嚴格實施《亳州市水資源綜合規劃》,轉變用水方式,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提高用水效率。嚴格考核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效率,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和水資源費的征收。根據省廳要求,逐步建立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以及水資源管理"四項制度",即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及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完善入河排污口審批制度。持續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網絡建設。積極開展取水口在線計量監測前期工作。做好水資源公報信息的發布工作。
(八)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進一步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市防指要與各縣、區簽政府簽訂防汛抗旱目標責任書。市防指成員單位都要按照責任制的要求上崗到位在確保本系統防汛安全的同時,按照職責分工配合,周密部署,切實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是落實防汛抗旱措施,做好汛前檢查及存在問題的整改工作。抓好防汛物資儲備、各類預案的修訂完善、防汛抗旱隊伍建設,做好迎戰防大汛、抗大旱的準備。切實加強防汛24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工情變化,精心預測預報,做好科學調度。
三是加強與水文、氣象等部門聯系溝通,提高雨情、水情、墑情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切實做好涵閘的科學調度,努力提高技術水平,為各級領導當好參謀。
四是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旱澇交替是我市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我們在抓好防汛的同時,決不能忽視旱災的危害性,各大中型涵閘要在確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盡量蓄水保水,以保證生產、生活用水。
五是加強防汛抗旱能力建設,力爭在全市防汛指揮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建成覆蓋全市的防汛抗旱視頻會商系統(市-縣)和大中型涵閘及重要河道遠程監控系統,實現省、市和縣區防汛抗旱的三級互聯互通,大大提高我市防汛抗旱反應速度。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是配合淮委水保局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聯防工作。主要是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聯防工作方案,科學調度我市境內的大寺、渦陽、蒙城三大樞紐的下泄流量,確保淮河下游蚌埠等城市飲水水源地的安全。
(九)河道采砂監管工作
我市采砂管理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二是推進采砂管理"四個專門"(專門機構、專職人員、專項經費、專業裝備)建設;三是繼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遏制非法采砂反彈;四是加強制度創新,積極探索長效機制建設。
(十)水利普查工作
一是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骨干進行技術研討會,結合目前水利工程管理情況,對水利普查資料進行進一步核實,確保水普數據成果準確、詳實,為下一步制定水利規劃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
二是認真做好水利普查資料的整理,分類和歸檔工作,認真總結水利普查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為推動水利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三是利用水利普查總結的機會,開展水利工程技術培訓工作,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特別是做好鄉鎮水利站和村級水管員的崗位培訓,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四是認真按照國普辦、省水普辦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全國水利普查的總體方案,扎扎實實地做好水普下步工作,高效優質地完成水利普查任務。
(十一)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目標考核指標,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
一是市、縣區要切實加大對水利的投入,"十二五"期間財政投入年均增長不低于10%,累計投入不少于5000萬元。
二是自2011年起,市、縣(區)兩級每年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不低于2%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從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劃出不少于10%的資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澇和水源工程建設。市、縣(區)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經費要列入預算、確保支出。公益性、準公益性水利工程和農田水利工程更新改造、運行維護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三是貫徹2012年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市級農田水利專項資金,按照所轄行政區域內耕地面積,按每畝不少于1元的標準落實,納入財政預算。縣級農田水利專項資金,按照每畝不少于10元的標準落實,納入縣級財政預算。設立縣級農田水利工程專項維護資金,按照每個鄉鎮不少于10萬元的標準落實,納入縣級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