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飲用水水源逐漸惡化、公眾對供水服務的要求卻逐漸提高,供水行業的發展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市場化已成為供水企業提高服務績效、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手段。近日,在“2013(第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由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薛濤主持的供水領域深度對話環節中,長沙水業集團董事長邱振華,成都市興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建明,澳門自來水公司總經理范曉軍,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沙建新,珠海水務集團副總經理方曄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有關供水服務績效、二次供水、供水商業模式、區域綜合服務等話題。
供水領域深度對話(從左至右分別為:薛濤、邱振華、譚建明、范曉軍、沙建新、方曄)
長沙水業:行業沒有標準就沒有希望
“一個行業如果沒有標準,那么這個行業是沒有希望的”。邱振華說。作為供水服務促進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長沙水業一直致力于供水行業標準體系的制定。當被問及以清晰化管理著稱的長沙水業未來發展戰略時,邱振華說,打造區域性、流域性環境綜合運營商是長沙水業的未來目標。他表示,公眾對于飲水與水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對企業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隨著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增強,驅動著長沙水業嘗試更多的增值性業務,并將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興蓉投資:管理、咨詢、監督三分離
興蓉投資作為西部領先的城市綜合環境服務商,供排水規模超500萬噸/日,公司業務區域已覆蓋成都、西安、蘭州、銀川、深圳、海南等地,其先進的管理制度值得借鑒。譚建明介紹,興蓉投資在業務管理上做到了管理、咨詢、監督三分離,這樣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內部監督與外部的監督的進行,可提高績效水平;對于異地公司也直接進行監督,直接發現公司的異動。談及供水企業在與政府博弈中的劣勢問題,譚建明表示,上市的途徑實現市場化,供水企業與政府的邊界更加清晰,企業可在漲價等問題上占得上風。
澳門自來水:聯盟成立促行業發展
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是供水特許經營方式的先行者,是供水商業模式創新的范本,對于供水服務績效提升也有獨到之處。范曉軍說,“不幸的自來水企業都是一樣的,幸福的自來水企業各有各的幸福”。他表示,“不幸的自來水企業”大多受制于水價,供水服務促進聯盟可以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政府的決策產生影響,聯盟還可以監督行業,并促進供水服務的提升。
江南水務:中小水務企業要發展的軟實力
供水深度對話環節主持人這樣介紹:江南水務是一家令水業同仁“羨慕嫉妒有點恨”的IPO公司,上市以后得到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大量的投資和工作,競爭力和服務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沙建新表示,民營企業較央企更有活力,江南水務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做大做好主業,提高服務績效,從而大大提升企業的軟實力。在供水服務方面,沙建新介紹,江陰市的二次供水已經全部取消了水箱,采用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維護上政府成立管理委員會,并由江南水務負責執行,一次性收取建設、維護費,對二次供水已經實現成功運營。
珠海水務:供水行業不能“默默無聞”
“如今,生態環境是惡劣的,供水行業生存的生態環境也是惡劣的”。方曄說。政府、媒體、社會各界對供水行業的微詞頗多,供水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行業責任,珠海水務作為第一個參加評級供水服務等級評定的單位,理應為了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做出成績發出聲音,從而營造一個健康的供水行業“生態環境”。
供水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在“埋頭發展”的同時,還要發出聲音共同呼吁形成推動供水行業發展的產業合力,推進整個產業的服務提升與商業模式創新,迎接供水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