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現有取水口35個,其中西江有12個,北江21個,另有高明兩個水廠從水庫取水。而佛山市的省級水資源保護區有15個。
今年初,耗資675萬元建設的高明富灣水質自動監測站正式投用。
目前,佛山總共已建成了1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飲用水源監測斷面從14個增加到35個,全市鄉鎮以上水廠也都建立了月監測制度。
第二水源工程總規模為220萬噸/日,分多期建設。整個工程項目完成后,供水范圍將涵蓋佛山市中心組團片區、獅山大瀝片區、南海南片區和三水西南片區等4個片區約1200平方公里,受惠人口達320萬。
6日上午,廣西賀江上游發生水體被有害物質鉈、鎘污染事件,導致下游的廣東封開縣南豐鎮河段出現少量魚類死亡現象,該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截至目前,佛山流域水質一切正常”。7日上午,市環保局副局長李康文向記者表示,目前賀江水污染是可控的,預計對佛山影響不大。據介紹,廣東省在西江上游共設置了11個斷面監測點,一旦發現異常就會即時通知佛山,而目前上游的封開水質尚未超標,因此佛山暫不需要啟動應急預案,對西江的水質監測仍照常進行,但相關部門已處于應戰狀態。
“佛山市民無需擔心用水安全”。在廣西賀江上游被監測出鉈、鎘污染的6日當晚,市水務局供水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廣東省在西江上游共設置了11個斷面監測點,沿線城市也已建立了實時預警聯動系統,一旦上游水質出現異常,佛山均能第一時間即時掌握。由于上游的肇慶封開水質尚未超標,因此,佛山只需密切關注,暫時不用啟動應急監測即加密監測頻率。
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昨天截至發稿,佛山仍暫未啟動應急預案,西江水質也暫未啟動應急監測。
“對西江的水質監測仍照常進行,但相關部門已處于應戰狀態。”李康文昨日這樣向記者表示。
不過,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飲用水源污染突發事件,市環保局等單位還會不定期舉行水污染聯合應急演練。其中,今年3月就在禪城區張槎沙口水閘舉行了2013年佛山市飲用水源安全聯合應急演練。
“即使封開水質出現超標,按目前緩速水流計算,到達佛山境內預計也需三天時間,最快也得兩天。”據市水務局供水管理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真的有污水流入佛山境內,佛山各大水廠也有相應的工藝、藥劑等進行處理。此外,目前西江、北江流域內的佛山各大水廠都已實現了水管聯網,若西江水受到污染,也可以迅速從北江進行調水,從而保證西江流域內居民的飲水安全。
高明飲用水六成來自西江
未現異常 魚照捕泳照游
現場直擊
7日中午,記者來到西江高明荷城段走訪,從銀海廣場至高明水廠3公里的西江沿岸有不少市民在垂釣,在高明水廠附近的平沙渡口,不時有漁船靠岸,卸下的魚、蝦由岸上等待的摩托車運走。
“看新聞知道上游的封開有污染,但對我們沒什么影響,政府也沒來通知,我們仍像往常一樣打魚。”正值午飯時間,一漁民盤坐在船艙內,用江水清洗著已切開的一條魚,不遠處她的丈夫及兒子正在水里游泳。
據了解,佛山飲用水80%取自北江,20%取自西江,當中高明是西江水源的主要使用地區,西江水占到高明飲用水供應量的60%。因而高明對賀江污染事件的潛在影響尤為關注。
“這次發生污染事件的賀江距離高明水廠大約200公里,肇慶封開距離高明則有40公里,事件發生后,我們有三個層面的具體做法。”佛山水業集團高明供水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一是密切關注,與上游肇慶及下游江門、中山等地的環保部門、供水企業保持實時溝通,共享西江水質情況;二是加強監測,每天采集西江水樣,送往佛山水業集團的國家級監測點,專門檢測鎘、鉈等兩項重金屬物質濃度;三是做好應急準備,包括儲備除鉈、除鎘的設備及藥劑,一旦需要就能派上用場。
“從目前對水質的檢測結果看,未發現異常,請市民放心。”該負責人說。
延伸閱讀
各大水廠實現水管聯網北江調水可保居民不斷水
相關數據顯示,佛山的主要飲用水源地西江和北江,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二、三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年年保持在100%,屬清潔級水平。市水務部門、疾控中心每月對佛山大型水廠出廠水質的檢測結果也顯示,水廠的出廠水檢測合格率均在99%以上,這與佛山對水源地的重點保護息息相關。
12個自動監測站構筑水質安全網
今年初,耗資675萬元建設的高明富灣水質自動監測站正式投用,作為西江佛山段首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它承擔著整個西江佛山段下游水質監測預警的重任。
“自動監測系統的建立,有助于環保部門實時監測水質,預警、解決突發水污染事故,從而有效保證市民的用水安全。”據高明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總工程師謝國暉介紹,自動監測站可每小時自動采樣監測18個地表水水質參數,如水質超標則自動短信提醒。
據統計,目前,佛山總共已建成了1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能實時對主要江河水源地和跨界斷面水質進行監控,主要的飲用水源地基本實現自動監測。而從去年起,佛山還將水源地監測從中心城區擴大到全市,飲用水源監測斷面從14個增加到35個,全市鄉鎮以上水廠也都建立了月監測制度。
而在對水源地水質實時監測的同時,佛山對企業的違法偷排行為也是一直保持著高壓態勢,甚至實施工業廢水有獎舉報,加強重點污染源、重點污染行業、重點流域和區域監管,以建立重點污染源長效監管機制。
第二水源成“定海神針”
“如果賀江污水進入佛山西江,也能通過從北江調水來保證西江流域內居民的飲水需要和安全。”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佛山的飲用水主要是取自北江,而且西江、北江流域內的佛山各大水廠也都已實現了水管聯網,即便西江出現水質超標,從北江調水也足以保證居民不用斷水。
而事實上,自從2005年底北江上游支流發生跨市鎘污染事件后,為改變佛山市禪城、南海、三水三區單一依賴北江水源的現狀,佛山市委、市政府就決定建設第二水源工程。據了解,該工程總規模為220萬噸/日,分多期建設,其中近期、中期建設規模分別為40萬噸/日及100萬噸/日,首期第一階段工程于2009年12月正式竣工投產。
“第二水源啟用,意味著佛山供水大聯網格局完全形成,市區、南莊、西江第二水源供水片區、三水及金沙南片區供水管網開始一體化運行,主城區供水壓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二飲用水源工程整個項目完成后,供水范圍將涵蓋佛山市中心組團片區、獅山大瀝片區、南海南片區和三水西南片區等4個片區約1200平方公里,受惠人口達320萬,不但能滿足服務區域的現狀、增量用水、置換用水和應急供水需求,而且為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
來源:南方日報作者:洪俊武 李曉玲 葉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