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經濟手段應該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引導激勵,二是懲罰抑制。財政資金應該發揮引導作用,撬動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淘汰落后產能確實需要付出一些經濟成本,對于受影響比較大的地方,可以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資金,或在產業政策上給予傾斜。要發揮信貸的支持作用,強化對采用環境友好工藝和環保設備生產企業的信貸支持。
和誰對話?
葛察忠,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戰略規劃部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環境政策、環境經濟手段、環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多項研究任務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環境稅政策設計與實施戰略等研究成果,為我國相關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為什么對話?
在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經濟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視。我們想知道,在大氣污染防治中,主要需要哪些經濟政策的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投資應該從哪里來、花到哪里去?如何運用經濟政策淘汰落后產能?怎樣發揮信貸的支持作用?如何用好排污收費政策?
對話人 葛察忠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經濟部主任
采訪人 中國環境報記者 黃婷婷
點擊一
焦點關注 防治大氣污染需要哪些經濟政策
關鍵思路 財政、價格、稅收、信貸等
記者:一般認為,環境政策分為控制型手段和經濟手段兩種類型,具體到大氣污染防治來說,您認為經濟政策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葛察忠:經濟政策以內部化環境行為的外部性為原則,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基于環境資源利益的調整。相比控制型手段,它具有促進環保技術創新、降低環境治理成本和行政監控成本等優點。
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經濟手段應該發揮重要作用,主要可以發揮兩方面作用。一是引導激勵,如已經在推行的脫硫電價政策,有效解決了電廠脫硫的資金運行問題。二是懲罰抑制,如排污收費政策就對企業排污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通過收費還可以籌集資金,為污染治理提供支持。
記者:經濟政策包括財政、稅收、價格、信貸、金融等。您認為治理大氣污染應該主要運用哪些政策?
葛察忠:主要應該運用和發揮財政、價格、稅收等政策。信貸、金融等政策近年來在不斷完善,在大氣污染防治中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點擊二
焦點關注 地方財政困難情況下如何加大大氣污染防治投入
關鍵思路 調整財政資金支出方向,為社會資本提供投資渠道
記者:當前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財政困難、債務重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投入?實踐中,有的地方政府建設了融資平臺,您認為是否可行?
葛察忠:當前,地方政府財政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并不是不能解決的,要有信心。一方面,今年中央政府提出盤活存量財政資金,就是要調整財政資金的支出方向,進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節能環保是民生保障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通過財政資金支出的結構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產業過剩問題的加劇,很多社會資本需要新的投資方向。環境產業是一個典型的政策驅動行業,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提出了更高的空氣質量目標,這就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因此,關鍵就是要解決社會資本的投資渠道問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能為社會資本提供一個好的投資渠道,可以通過發行環保債券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
記者:除了地方政府財政困難之外,很多企業也處于經營困境。一方面資金本就困難,另一方面還要加大環保投入,上脫硝脫硫等設施。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葛察忠: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下行等原因,我國企業確實面臨資金短缺等問題,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企業都面臨這一問題。以電廠為例,很多電廠由于煤價持續下跌,已經從虧損變成了高盈利。事實上,過去電廠在虧損的情況下建設脫硫脫硝設施,也沒有影響企業發展,因為這部分環保成本已經通過電費加價政策由終端用戶承擔。保護環境是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企業應該積極探索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