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節能環保新政頻出,國家取消了備案資格管理,各類央企國企的節能公司,將依據新政方向的聚集資金優勢和規模優勢,推動激烈化的市場競爭,各類工程公司、產品制造商也均殺入節能環保行業,節能環保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當前我國環保壓力空前,相關環保政策密集出臺,環保產業成為景氣度最高的新興產業之一。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和產業升級,眾多環保企業通過并購方式尋求快速發展。環保行業掀起并購浪潮,也標志著我國環保產業步入整合期和進一步快速發展期,環保產業版圖將隨著行業并購的深化而逐漸浮出水面。
我國節能環保企業要走向正軌,提升行業整體質量,必將經歷生死大考。隨著行業門檻節節增高,大多數節能環保企業還停留在產業初期夢想中,靠政策需求吃飯或固步自封,并不關注產業經濟的競爭發展,2013年已有很多節能環保企業倒閉,2014年很多節能環保企業如還未成長,這些游離在行業生產邊緣的企業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
業內分析指出,產業已從政策推動發展的時代進入到市場化驅動發展的時代,市場化機制才是硬道理。產業的后續發展必是市場化工具和機制的發展,企業的后續發展必是市場化工具和機制的應用能力的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環保企業整體規模不大、集中度不高。從環保上市公司產值看,2012年環保業務產值超過10億元的公司僅有8家,此外還有15家上市公司環保業務收入低于5億元。十二五規劃目標的時間窗口日漸臨近,各企業在有限的戰略機遇期積極尋求外延式擴張,通過并購突破規模、地域、業務結構等瓶頸而做大做強。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杠桿的應用能力是決定節能環保企業生死的關鍵。節能環保產業是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工程業和現代服務業緊密結合的綜合性產業。市場化的本質是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產業服務經濟,產業服務經濟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和廷伸,能否將市場化服務工具植入到企業中成為企業競爭力將決定企業明天的生死存亡。
環保企業尋求突破強者恒強在行業的兼并、整合大潮中,一部分強勢企業往往能夠憑借自身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積極尋求破局,突破區域瓶頸、規模瓶頸,或擴展產業鏈,或豐富產業結構、布局新的細分領域,甚至混業并購、尋求業務轉型。諸侯并起,群雄逐鹿,這些擁有較強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擁有良好項目運作經驗、能夠主動布局新業務結構的企業將在行業整合中迎來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