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處理發展過程
在古時候,當時的人類沒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為了降低疾病的水傳播,他們便是采用簡單的格柵截留和自然沉降等方法進行水處理。隨后,經過多年觀察和總結,他們也是發現了用砂子可以過濾掉細微懸浮物的方法,進而出現了藥劑混凝預處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產生的垃圾以及對環境的大肆破壞,導致了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當各種傳染病通過水傳播,致使不少人染病或者死亡的時候,人們才是發現水處理是何等的重要。也正是如此,人們才逐漸開始研究水處理技術。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工業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工業污水也是逐年翻倍產生。而且當時的工業強國的河流、湖泊也是遭到嚴重污染,逐漸成為社會公害。典型的例子有英國的泰晤士河中的魚類近乎死亡殆盡、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的生物大量死亡、日本熊本縣水俁灣被甲基汞污染,導致了附近居民出現骨痛病。人們發現,簡單的化學、物理方法以及難以處理這些污水,研究出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已經急不可耐了。各國的科學家都開始著手研究水處理方法,最早是污水曝氣試驗,然后又是生物膜法,接著再是人工生物處理法,再到如今具有針對性的離子交換法、電化學法等高新技術。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提出,不少國家也都開始利用系統工程的方法。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綜合考慮了起來,水處理也不單是處理已經成形的污水,而是從源頭開始加以控制。由于最近幾十年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發現傳統給水處理工藝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用水需求,故而也就開始將生物技術應用到給水工藝當中。不僅如此,伴隨水資源危機的產生,污水再利用的工藝也是成為了人們關注的一點。為了提高水質,改善現在的環境,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的土地灌溉、氧化塘等污水處理技術也是發展了起來。
二、我國水處理面臨的問題分析
1、水處理技術不夠先進
我國的水處理技術落后,除了發展緩慢的原因,還有就是科技水平與先進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不如發達國家。比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的工業水循環利用率僅為百分之四十左右,只是相當于美國在七十年代初的水平。而且,我國污水處理率在百分之四十以下。落后的水處理技術使得我國無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2、嚴重的水資源污染
據查,我國有近百分之八十的河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經我國大中城市的河流中絕大多數都是被污染,還有近百分之八十受到嚴重污染。更嚇人的是我國絕大多數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污染也很嚴重。隨著農藥的不合理利用,一些河流源頭遭到了污染,進而引起整條河流都難逃幸免,致使污染由點到面、從干流向支流成蜘蛛網似擴展。
3、缺少水處理技術人才
水處理已經成為全球重視的問題,然而,我國卻是沒有設置相關專業培養專業的水處理技術人才。原因是水處理技術涉及的學科和領域太多,比如化學、物理、生物、環境等都有涉及。而且水處理技術需要結合實踐,要依附高新科學技術,難以明確給出基礎理論,而且也難以進行教授,提高學生的認知。
三、我國水處理技術的展望
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事業也是逐漸走入了國家的視野當中。與此同時,不少關于水處理的技術也是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總的來說,那就是高效率、簡單便捷、低耗能。筆者根據多方查閱的資料,總結出以下六點:
1、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雖然保護環境非常重要,可也不能就此擱置經濟,阻礙它的發展。為了協調這兩者的關系,政府部門可以積極鼓勵企業采用集資的方式,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建設污水處理廠,增大凈化污水的力度。
2、建造環保型、高效型的污水處理廠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污水處理廠也會產生廢氣、污泥。倘若我們對之置之不理,就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我們可以采取一定的處理方法除掉廢氣。比如,我們可以將處理污水時產生的廢氣通過除臭燃燒器的方式使之凈化。或許等個三五年,或者十年后,等那時環保技術變得成熟之后,對于廢氣污泥的處理方法更加科學合理,從而使污水處理廠成為消除污染的頭號角色吧!
在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時候,我們也不能不考慮成本,不能不考慮資源消耗的速度。故而,我們還應該大力發展水處理技術,希望能夠研究出低耗能、高效率的處理技術。這樣不但能夠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水質,從而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
3、改變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機制
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雖然與改善水資源環境密不可分,但如果總是讓廠方不計成本的運轉,估計沒人愿意。所以,如果我們把污水處理廠的事業性機制轉變為企業經營模式,讓他們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是不是可以使得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能夠得到改善呢?因為一旦轉變為了經營模式,污水處理廠肯定會想辦法改進自己的污水處理方法,提高水質。這樣一來,就會刺激他們積極參與到改進水處理的研究當中,積極推進水處理技術的改進。
4、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污水處理并非是一定要達到能喝的要求才算是達標的,因為有些生產用水的標準沒有那么高。故而,當污水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后,倘若能夠達到一些使用要求后可以進行使用,不必再凈化。這樣不但可以實現污水再利用,還能夠節省處理成本,提高水處理效率。隨著科學技術地不斷更新,污水處理的技術想必也會更加成熟,應用范圍也會更加寬廣,也許能夠應用到農業、工業、生活所用等多個方面。
5、妥善處理污泥
污水處理之后,往往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這些污泥當中有些或許含有重金屬等毒害,不過但卻并非一無是處。只要我們根據污泥的組成部分,然后加以分析,自然可以找到妥善的污泥處理方法,讓它們也有可利用的價值,達到有效利用和節約資源的目的。
想要使得水資源得到改善,關鍵不在于水處理技術的更新,而在于對環境的保護。所以,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水資源保護法律體系,然后再對水處理及時不斷創新。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協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
環保板塊修復迎利好 細分領域受關注
業內人士分析,作為與大氣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并行的“三大戰役”之一,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利好或將早于預期。早在去年底,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曾稱,環保部正在牽頭編制清潔水行動計劃和土壤環境保護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最新消息顯示,核心是關注工業廢水處理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最快將于今年五六月份上報。
“水污染治理比照大氣污染防治標準或進一步提高,從而推動城鎮污水廠改造步入新時期。之前水污染治理更多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重點在"有沒有";未來會更注重整個環境質量的真正改善,重點在"好不好",這就要求已有設施要達到標準,且排放標準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從而達到消滅劣類的目標,包括污水提標改造、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將在未來2~3年內加快落地,資金也會有所傾斜,或更將強調運營階段支持以確保真正達到治理效果。”2013年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評選環保行業第一名、中信證券公用事業及環保行業分析師王海旭稱。
同時,土壤污染的防治也刻不容緩。4月17日,國家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總點位超標率達到16.1%。“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土壤領域相關計劃的出臺應該也會加快推進。”王海旭稱。
在王海旭看來,環保行業主流上市公司一季度15%~20%的跌幅,主要因為今年以來政策層面超預期信息不多,以及與市場風格因素有關,導致估值中的“政策溢價”不斷擠出。展望未來,除了前述政策推進之外,“十二五”收官的最后兩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速依然會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由于“十二五”前三年環保行業各細分領域項目完成度不甚理想,最后兩年將會集中推進。
“大氣是去年表現最好的細分領域,估值以及業績預期已較為充分,今年機會可能相對少一些,后續需要關注的是"近零排放"改造趨勢。水與固廢是我們長期看好的細分領域。”王海旭稱,固廢沒有得到妥善處置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必須要加以控制,目前最為看好的細分領域是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處置以及資源化利用。
我國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自2001年起步,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期。2013年6月“兩高”出臺司法解釋,加大對環境污染共同犯罪的打擊力度,對危險廢棄物的處理處置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兩高的司法解釋將會頭東危廢處理需求釋放,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會有正面影響。此外,垃圾焚燒、電子廢棄物處理處置,高景氣度也會持續兩到三年時間。”王海旭稱,垃圾焚燒在過去兩年已經被資本市場看好,在此基礎之上,城市廢棄物園區式綜合處理處置將是未來方向。
王海旭稱,環保行業今年將主要存在兩類兼并收購機會。一類是已具雛形的平臺型公司,通過不斷兼并收購方式完善產業布局,增強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能力;另一類則是業務規模、市值相對較小的公司,原有業務空間有限,積極尋求轉型,并購無疑是最快的方式,需要關注是否會真正產生協同效應等“化學反應”,這類公司的兼并收購往往對于業績增厚較為明顯,因此會產生階段性較好的投資機會。
王海旭同時提醒,盡管整個行業兼并收購的方向比較明確,但是時間點的把控存在不確定性。從這個角度,已具雛形的平臺型公司概率更大,趨勢也更為明確。“并購作為其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一定會做,不過是細分領域、具體標的選擇的問題。”
===========================================
新環保法有新變化
霧霾治理入法
新修訂的環保法對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作出了更多有針對性的規定,如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等。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鼓勵和組織開展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采取措施預防和控制與環境污染有關的疾病。
首次明確“保護優先”
為確保“保護優先”原則落到實處,法律作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和創新,如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在制定經濟、技術政策時,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此外,新法還要求重點區域、流域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并采取措施按期達標。
增強公民環保意識
將每年6月5日定為環境日;規定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按照規定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分類放置,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新修訂的環保法將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擴大到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相關社會組織。
加大違法成本
修訂后的環保法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五十九條中,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劃定生態紅線保護環境敏感區
修訂后的環保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紅線范圍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