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甘肅省蘭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4·11”局部自來水苯超標事件調查結果。根據通報,蘭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西固區人民政府、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蘭州石化20名相關負責人受到問責處理。
根據通報,蘭州市政府副市長嚴志堅被行政警告處分,蘭州市建設局局長馮樂貴被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對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董事長姚昕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對法方提名的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總經理賈慶紅,責成解聘總經理職務;對蘭州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王世宏給予行政警告處分。還責成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蘭州石化公司,對相關責任人做出經濟處罰。同時,責成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蘭州石化公司,對相關責任人做出經濟處罰。
在所有處罰中,蘭州市建設局局長馮樂貴因履行城市供水特許經營及行業監管職責不力,事件發生后在信息報送環節處置不力,上報不及時,對事件的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而給予撤銷黨內職務和行政撤職處分,顯得尤為嚴厲。
作為供水服務最終的責任主體,地方政府理應負有第一責任。地方政府與供水企業之間建立的特許經營關系,屬經濟協議,而非行政性許可。因此,對于協議沒有約定的責任都應該歸為政府的責任范圍,這其中理應包括對于第三方事故的應急處置職責。
誠然,除市、區兩級政府職責之外,作為提供供水企業的蘭州威立雅以及作為引發事故的第三方蘭州石化相關負責人也難辭其咎,道理不言自明。從厘清責任的角度,本次處罰當屬恰如其分;如果以重典施用的“穩、準、狠”作為標準的話,那么也應該為“4·11”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的處罰結果“點個贊”。
事件回顧:
4月11日,蘭州市發生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故,出廠水苯含量高達118微克/升。通過污染源調查,確定苯超標系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污染水廠自流溝所致,14日,停水區域解除應急措施,全市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
4月13日晚,環保部會同甘肅省政府在蘭州市召開會議,聽取甘肅省環保廳、蘭州市政府對蘭州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的調查和應急處置情況。同時,“4·11”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表示,此次水污染與兩次歷史遺留問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