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前一天完成換屆工作的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民營分會創立主辦的中國民營設計企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滬舉行。演講嘉賓圍繞“轉型.資本.跨界”的主題,從面到點向與會代表展現了對當下宏觀經濟、產業背景及企業發展多個層面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國民營設計企業整體發展實力,對民營企業的管理創新具有相當的啟發意義,代表們評價獲益匪淺,希望未來通過更多的交流,消化吸收論壇的豐富營養。
中設協秘書長王子牛開場即提出工程設計行業面臨著重大的變革。過去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受益于改革開放帶來的政策性紅利,這些階段性的利好環境正在發生著變化,諸如產能過剩、隊伍過大、市場競爭白熱化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在我們這個行業反映比較明顯了。因此企業要認清形勢,勇于創新、跨界,轉型、升級,尋找合適的發展路徑。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福卡智庫首席研究員王德培認為,中國宏觀經濟面臨5年調整期,“波動向下、結構分化、總體平衡、長期調整、再上臺階”。目前面臨著四大“過剩”,即工業品產能、工業園區、新城以及房地產的過剩,這些都對工程設計行業有著相當的影響。同時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交易方式的革命,將引發傳統商業區、寫字樓以及CBD的瀟凋,這將更為深刻地影響經濟和行業的方方面面。
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民營設計分會會長袁建華認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平臺型企業將是未來大型企業的發展方向,社群化靈活性公司將是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之選。平臺資源要互聯、溝通、交換,企業的邊界會變得模糊。在此背景下企業資質的取消、企業從資質經營走向品牌經營將是大勢所趨,而賣證、掛靠等行業現象將隨著資質的取消、行業的轉型成為一種合理的模式而被行業所接受。轉型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讓一大批企業破產重組,再重新生出一些新型的企業,效率更高的企業,通過破產重組社會資源重新分配。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不做顛覆者就會是被顛覆者;
CCDI悉地國際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曉鈞談到“設計院”出身的CCDI近幾年一直致力于探索怎么解決人以及人的協作這兩個最根本的命題,從而搭建起“平臺公司”。“傳統老板型公司”的實質是員工為老板工作,而“平臺公司”對員工的態度是一個完全反向的動作,首先是“平臺是否對員工有用”,其次才是公司分享員工創造的價值,對CCDI來說,將平臺理念定位為“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成長”;
首家上市的以工程設計為主業的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軍華提到,蘇交科從2005年開始就嘗試并購,到現在為止已并購了十多家企業。王軍華形容并購前像談戀愛,并購后要一起過日子,所以關鍵是考慮怎么能共贏。作為被投資方,股權的流動性、能力短板的補缺、解決公司發展中瓶頸問題、股權的退出機制等是重點考慮的問題,而收購方蘇交科從戰略上作為一個上市公司需要快速地發展規模來增強公司的能力。并購有好處肯定更有風險,所以雙方都要慎重選擇;
三益中國的高棟總裁提到三益中國現在旗下有三個獨立板塊,三益設計,三益商業和三益資本,共同構成并轉型成為一家商業資產管理集團。從2008年到現在做的這么多貌似不相關的事情有其內在的邏輯:第一,打通產業鏈。第二,服務資本化。打通產業鏈就是從原來的技術打通到商業運營和資產管理,再逆向打通金融和資本,形成商業地產服務產業鏈的一個完整的閉環,其目標和落腳點就是為了商業的資產價值;服務資本化是通過對包括設計,運營,金融等在內服務產業鏈的整體專業運作,最終能夠定義、影響和提升整個商業地產的資產價值,并從商業資產增值的那一部分里分享收益;
上海米丈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建筑師盧志剛認為這個世界將屬于具有高感能力的族群,如同“通感”這個修辭手法,找出看去不相干的事物之間的共性。比如米丈目前在做著幾件看似毫不不相關的事情:《米丈志》雜志、《米丈建筑地圖》、建筑設計、米丈堂木作。表面看是跨界,實質都在界內,因為仔細分析的話,這些事情是可以通過“建筑”這個基本點把它們全部連接起來的,關鍵是可以相互促進;
首個掛上新三板的上海陸道工程設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敏認為“新三板”是當前證券市場眾多問題的新出路,和創業板、主板準入門檻比較,新三板沒有盈利限制、行業限制和股東人數限制;掛牌解決了定價問題,可以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認知度,通過股權激勵吸引人才,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抓住新三板機遇;
北京市長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金全從新三板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地位、新三板的功能、新三板的制度設計作用、好處等方面給予全面解讀。新三板的核心功能就是定價。只要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的企業就可以掛牌。新三板制度公平、理念包容、運行高效,未來一定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基石。
在論壇的最后,在新任分會秘書長、建筑時報設計專刊主編李武英主持下,河南水利院翟淵軍董事長、蘇交科王軍華總裁、上海聯創薄曦董事長、廣西華藍鐘毅總經理以及天強公司副總經理楊帆共同就“股權、并購、上市”的話題進行了對話和交流。就公司內部股權結構、退出機制,并購的優缺點以及設計企業與資本的關系等問題,嘉賓發表了精彩的觀點。以薄曦為代表的創新派不愿意被資本所綁架,以王軍華為代表的要通過“綁架”資本為企業發展助力。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采訪中多位代表表示,本來對公司的發展還有比較清晰的思路,聽了嘉賓們的演講,驚呼“這么多發展之選都不知該如何選擇了”,因為“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成功之處”。企業發展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適合的方法。
工程設計行業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