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羅 | 中國探索破解污泥處理困局
1.中國探索破解污泥處理困局
(來源:2014年7月26日 新華網)
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在山東青島舉行,參展的花草樹木每天吸引眾多游客,但鮮有人知道滋養這些生命的居然是污泥好氧發酵后的產物。
據悉,世園會主場館和園區綠化均采用日照市污泥生物處理廠污泥好氧發酵產物作為栽培基質,總用量2000方。“我們的污泥處理可以說走上了一條資源化道路。” 該廠廠長王偉說:“通過與北京易可富特基質肥料公司和園林公司合作,我們用高科技手段把污泥變成了服務于青島世園會名貴花草樹木的營養基質和肥料。”
據了解,日照市污泥生物處理廠自2011年投入運行以來,采用中科博聯自主研發的CTB技術(智能好氧發酵工藝),承擔起日照4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工作,日均處理污泥80噸,最大規模達120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在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進會日前舉辦的“污泥探索之旅”活動中表示,污泥土地利用無疑是一個重要方向。其前提必須滿足土壤的要求,而不是僅僅滿足解決污泥出路的需求。土地利用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無害化處理,不能在同一地點長期超量施用污泥。
2.深圳數萬人社區遭遇跨界污染,居民稱半夜被臭醒
(來源:2014年7月28日 經濟參考報)
小孩無故流鼻血、上百學生轉學、居民半夜被臭醒……在深惠交界處的深圳坪山環境園內,垃圾填埋場、污泥脫水廠已持續數月排放臭氣,晚上尤其濃烈,“半夜都能把人臭醒”。
深圳坪山新區城管局副局長馮志云坦承,由于資金不足,垃圾填埋前期主要靠覆土,難以掩蓋臭味,現在已經改為覆蓋薄膜。
深圳坪山環境園內共有鴨湖垃圾填埋場、上洋污水處理廠、上洋污泥深度脫水處理廠三大環境設施,整個環境園三面環山,敞口面向龍光城及大亞灣三中及部分社區。根據坪山區城管局說法,距離這么近已在禁建范圍內。
然而,如此龐大的環保工程卻未與接壤的惠州大亞灣協商溝通。而龍光城項目,惠州大亞灣環保局卻“將錯就錯”。鴨湖填埋場于2009年建成使用,而龍光城的環評,除一期工程是在2007年外,二期、三期、四期項目和小學、幼兒園配套項目則集中在2012年和2013年。
2013年5月,上洋污泥深度脫水處理廠通過環評。記者在其環評報告書上看到,該公司對9個團體進行問卷調查,獨缺龍光城的聲音。對此,該項目負責人俞偉敏認為,他們選擇的敏感點數量已經夠了,“可以不用征求龍光城的意見”。
正是兩地政府部門在項目上馬時互不通氣、規劃各自為政,又無視民意和群眾利益,最終導致“環保工程”成“害民工程”。
據悉,在輿論的持續關注下,惠州大亞灣政府7月23日主動前往深圳坪山區就填埋場臭氣擾民事件進行協調、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