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合肥市發改委新聞發布會宣布,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等6部委聯合下發通知,批準安徽省巢湖流域等地區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這意味著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正式躋身“國家級”。合肥作為示范區的核心區,將實施南淝河梯級濕地建設工程,在全市沿環城公園水系及其他城區主要公園湖池建設景觀游憩型濕地,凈化水質并豐富城市景觀。
2018年巢湖水質要顯著改善
“全國以流域為單位上報的示范區比較少,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建設,將通過流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統籌規劃,成為全國治理大河大湖的有益探索。”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示范區不僅會成為推動全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領跑者,還將成為帶動流域發展的新增長極。
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建設目標,是到2018年,巢湖水體質量顯著改善,成為具有持續自凈能力的生態大湖;各項生態環保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示范區主題功能定位開發格局基本建成;初步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相融合,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模式。
據悉,示范區也提出了建設目標的具體指標,其中,到2018年,巢湖流域的人均GDP達到7萬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達到14%;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48%,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所占比重達到65%。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占比達到60%,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鎮(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90%,森林覆蓋率達到35%。
合肥將建設南淝河梯級濕地
未來幾年,巢湖流域將圍繞“天藍、水清、地綠”,實施優化區域空間開發格局,建設生態宜居的城湖共生體系、加大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保護力度等八項重點任務,重點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打造低碳智慧城市、建設自然美麗鄉村、構筑濕地生態屏障。
巢湖流域將打造以鳥類棲息地保育與巢湖流域濕地科普為主題的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成為安徽省重要的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合肥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到2018年,完成環巢湖生態濕地修護面積2500公頃。
“合肥作為示范區的核心區,將實施南淝河梯級濕地建設工程,在全市沿環城公園水系及其他城區主要公園湖池建設景觀游憩型濕地,凈化水質,豐富城市景觀。”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點建設月亮灣濕地公園,沿巢湖外圍建起環湖濕地保護帶,開展濕地生態旅游,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
示范區實施范圍
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實施范圍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六安、安慶等5市的19個縣(市、區),具體是:合肥市市轄區(瑤海、包河、廬陽、蜀山四區)及下轄的巢湖市、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和長豐縣;蕪湖市鳩江區及下轄的無為縣;馬鞍山市下轄的含山縣、和縣;六安市金安區、裕安區及下轄的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安慶市下轄的岳西縣,總面積約2.21萬平方公里,其中合肥市為核心區。《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基準年為2013年,實施期限為2014年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