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 環保市場將迎利好
近日,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在2014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最近政府將推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購買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環保部現正在起草《關于做好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的指導意見》,并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預計很快會發布。
胥樹凡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這份指導意見最大的特點就是改變了過去政府只是購買設備和工程的做法,現在購買的是環保服務的結果,是真正的環保商品。此外,政府購買環保服務將更有利民營資本進入環保市場,并將帶動環保產業進入又一輪發展高潮期。
環保財政資金投入更清晰
據胥樹凡介紹,近年來環保產業發展很快,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特別是環保設備制造業和環境服務業,以28%到30%的增長率增長,在環保技術、環境服務、市場和資金以及企業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目前,政府購買環境基本公共服務作為國家重要的政策措施將推行,國務院和財政部分別發布了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的指導意見,環保部也正在起草關于做好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的指導意見,已經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預計很快會發布。
環保產業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極大關注。同時,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的環保支出規模也在大幅度地增加,據《關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央預算主要支出項目安排上,節能環保支出為2109.09億元,增長7.1%。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政府財政資金在節能環保上支出規模雖然也在快速增加,但其預算草案中關于節能環保支出資金的使用上卻較為模糊。
對此,胥樹凡表示,推行政府購買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后,資金的使用情況將會更加具體、清晰。“政府購買服務需要有財政資金,各政府部門需要買哪方面的服務,要提出預算,然后一一列到政府的財政支出預算里,按照財政預算支出。”
此外,胥樹凡還進一步指出,要根據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購買公共環境服務項目。比如地方的條件是否成熟,需要購買的某個服務,企業是否能夠提供,購買環境服務的財政能力是否具備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財政實力強的地區,要求購買環境服務的范圍可能更廣一些,財政支出能力差的地區,要求購買環境服務的范圍可能窄一些。“政府購買環境服務計劃分步實施,而不是‘一刀切’。”
環保行業有望迎來發展高潮期
對于《關于做好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涉及的購買服務的項目,胥樹凡透露,會先在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環境監測、土地修復、生態類評估,以及很多技術性環境規劃的編制等領域推行政府購買服務。
按照媒體此前的報道,政府購買以上環境服務將一律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獲得,而目前由地方政府“買單”建設的環境監測系統也將納入到這一體系,由專業的機構建設和運行,政府資金將轉向按照效果來支付費用。
“以前政府投入大量財政資金用于購買環保設備、建環保工程,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往往不能確保其正常發揮作用。”天津泰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董楠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改為購買公共服務,不僅投資效益大大提高,對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社會的環保投入會進一步增加,這也給我們環保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指導意見出臺后,政府的環保投入將從耗費大量資金、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環境治理過程投入,轉變成指定性更強的環境效果的財政支付,不但將扭轉政府在環保投入上的規劃方向,更能夠提升財政資金投入環保的效果,還能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環保投資。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社會資本大量進入環境領域,預示著我國環保產業將進入又一個發展高潮期,環保產業將在市場引領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胥樹凡指出。
企業期望公平良性競爭
據悉,目前全國環保企業大約有3萬家,總產值1.5萬億元左右,與國際上年產值超百億規模的環保企業相比,中國環保企業過于大多是中小型企業,綜合實力仍難以與國際大公司匹敵,國內環保企業的發展備受關注。
“國家政策這個‘上游’雖然開放了,但是國內環保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的劣勢以及無序競爭的市場環境還是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董楠如是說。
胥樹凡在論壇上表示,“事實上很多企業并不需要政府給多少財政資金支持,而是關鍵要給他們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認為,一個是價格問題,另一個是環境標準問題。如果沒有很好的價格體系,企業的服務做不好;高標準才能催生新技術、新的服務,但是,現有的環境標準遠遠落后于環境形勢的變化。
對此,中科院科技政策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認為,公平的競爭環境應該包括法律和政策環境,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能夠通過立法固定下來,不受不利因素影響,同時還要有更好的監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