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綜合分析報告
背景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常態化的環境保護相關產業調查統計制度,曾分別于1993年、2000年、2004年組織過3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基本情況調查。“十一五”以來,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規模、結構、布局和技術水平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2010年,環保產業被確立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掌握現階段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發展狀況,2012年10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共同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基本情況調查,調查的基準年為2011年,調查內容包括從業單位基本情況、環境保護產品、資源循環利用產品及環境友好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環境保護服務業經營情況等。
本報告基于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基本情況調查數據,采用對比分析、龔柏茲擬合曲線法、灰色關聯、協整分析、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法、投入產出法等模型和方法對調查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從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發展階段、產業分布、發展能力、影響因素、發展趨勢等5個角度、20個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系統反映了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特征及發展趨勢,可為相關方提供參考。
1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發展概況
1.1產業規模與增速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監管力度加大,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的驅動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產業總體規模顯著擴大,產業結構深刻調整。2004年和2011年兩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調查結果比較見表1。
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從業單位23,820個,從業人員319.5萬人,年營業收入30,752.5億元,年營業利潤2777.2億元,年出口合同額333.8億美元。
與2004年相比,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從業單位增加了104.9%,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8%;從業人數增加了100.3%,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4%;營業收入增加了572.6%,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1.3%;營業利潤增加了605.1%,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2.2%;出口合同額增加了439.3%,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7.2%。
與2004年相比,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的從業單位數、從業人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分別為其239.5%、235.7%、584.2%和578.1%;環境保護服務的從業單位數、從業人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分別為其260.4%、304.7%、646.3%、700.8%。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和環境保護服務的從業單位數、從業人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均較2004年大幅增加,尤其是兩個領域的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8.7%和30.5%,遠遠高于同期GDP年平均約16.7%(按名義價格計算)的增速,體現出這兩個領域高速發展的態勢。
與2004年相比,2011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的從業單位數、從業人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分別為其116.9%、95.9%、251.2%和212.3%,從業機構數略有增加,而從業人員有所減少,但營業收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4.1%。
在不考慮價格指數*變化下,2004~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從業單位數、從業人數、出口合同額的增長率與年平均增長速度見表2。
1.2對GDP貢獻
2004~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營業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大幅提升(見表3)。2011年,環境保護產品生產、環境保護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環境友好產品生產的營業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別為0.4%、0.4%、1.5%、4.2%,2004年的占比分別為0.2%、0.2%、1.7%和0.7%。
我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和環境保護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同期GDP比重大幅增加,但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依然有限。2004~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的營業收入占同期GDP比重從0.21%上升為0.42%,環境保護服務營業收入占比從0.17%上升為0.36%。兩個領域的營業收入占同期GDP比重均翻了一番,但2011年二者營業收入之和占同期GDP比重還不足1%。
2004~2011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的從業單位數增長16.9%,從業人數減少4.1%,營業收入增長151.2%。營業收入占同期GDP比重從1.7%減少至1.5%。
1.3吸納就業能力
2004~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和環境保護服務從業人數不斷增加,年平均增長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口年增長率,兩個領域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其中,環境保護產品生產的從業人數年均增長速度為13.0%,高于同期全國第二產業4.4%的就業人口年均增長速度;環境保護服務的從業人數年均增長速度為17.3%,高于同期全國第三產業2.6%的就業人口年均增長速度。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已經由單純的環境保護產品生產日益轉化為以環境保護服務帶動環境保護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發展階段,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吸納就業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1.4發展階段
參照產業經濟學原理,產業生命周期通常劃分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4個階段。產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具有不同特征(見表4)。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呈現出產品品種增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政策逐漸完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特征,對照產業生命周期階段特征,結合龔柏茲擬合曲線法(詳見專欄1),判斷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正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成長期,下階段將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1.5小結
2004~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從業單位數量增加104.9%,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8%;從業人數增加100.3%,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4%;營業收入增加572.6%,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1.3%;營業利潤增加605.1%,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2.2%;出口合同額增加439.3%,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7.2%。
2004~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和環境保護服務的從業單位數、從業人數增長1.3倍和2.0倍;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增長4.7倍和6.0倍;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8.7%和30.5%,遠高于同期GDP年平均約16.7%(按名義價格計算)的增速,體現出這兩個領域高速發展的態勢;兩個領域營業收入占同期GDP比重均翻了一番,其加和從0.4%增加到0.8%,但2011年二者營業收入之和占同期GDP比重還不足1%,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有限;兩個領域的從業人數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3.0%和17.3%,高于同期全國第二產業4.4%和第三產業2.6%的從業人數年增長率,反映出這兩個領域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2004~2011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的單位數增長16.9%,從業人數減少4.1%,營業收入及營業利潤分別增長151.2%和112.3%。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14.1%,低于同期GDP年平均約16.7%(按名義價格計算)的增速;營業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從1.7%減少至1.5%。
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成長期,下階段將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