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藍天碧水的生態文明理念,把以大氣治污為重點的環保工作作為跨越趕超三年攻堅戰第二戰役中的8場硬仗之一。跨越趕超必須建立在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大力實施生態水城戰略,毫不放松地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促進全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環保工作成效顯著
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按照預警于界、治污于內的思路,聊城市積極構建“治、用、保”水污染防治體系。2013年,衛運河、馬頰河、徒駭河3條主要河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3.72毫克/升和1.75毫克/升,均比2012年同期下降23%。
2013年,聊城市再次代表山東省參加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考核,在全國九大流域25省(市、自治區)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為山東省贏得了榮譽,也成為聊城市水污染防治歷史上最亮麗的一筆。
今年前三季度,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共獲得省政府獎勵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金1497萬元,位居全省第一。2012年,聊城市主要污染物減排獲得全省一等獎,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2013年,聊城市水污染物減排的兩項指標分別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00.9%和97.7%。同時,環境監測執法應急能力不斷增強,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環境宣傳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環境意識明顯增強。
雖然聊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容量嚴重不足。全市產業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生產經營方式粗放,技術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結構性污染比較突出。
同時,全民的環境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增強,重經濟、輕環境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個別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偷開偷排、超標排污現象時有發生。基層環保部門能力建設欠賬比較多,對環境違法行為缺乏及時有效地制裁,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因此,聊城市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仍非常嚴峻,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面對這些壓力和困難,全市環保系統將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真正把環保工作作為跨越趕超的硬任務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硬措施。將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在全力保障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努力使聊城的水更清、天更藍、人居環境更優美,爭做生態水城建設的先行軍和排頭兵。
深入推進污染防治
綜合改善環境質量
圍繞調結構、促管理、搞綠化3篇文章,聊城市全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調結構即逐步調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促管理即加強工業企業、城市揚塵和機動車排氣污染的環境管理;搞綠化即因地制宜地搞綠化,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
在具體工作中,聊城市努力做到“雙控三達標”、“一保四規范”。“雙控”即控煤量、控煤質。采取綜合手段,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步伐。積極推動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嚴格禁止淘汰的落后產能向農村轉移。結合節能減排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在全市打造一批超凈排放的示范項目。
“三達標”即確保燃煤企業脫硫、脫硝和除塵達標。聊城市以嚴格執行新標準為抓手,加大對違法超標排污企業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加強企業環境監管,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一保”即加強衛生和道路保潔。
“四規范”即規范運輸,強化渣土車密閉運輸,避免遺撒;規范施工工地管理,推動建設工地落實施工現場圍擋率、進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覆蓋率、場地灑水清掃保潔率、密閉運輸率、車輛清洗率的6個100%;要求攪拌站、公路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現場實現封閉作業和噴水抑塵,并對建筑垃圾進行覆蓋;規范堆場料場,確保揚塵污染整治措施到位,并做好監督管理。
聊城市加強對列入《2014~2015生態環保責任書》水污染防治項目的督導,定期進行調度、通報。加快推進人工濕地工程的提升改造,加大對聊城市城區、臨清市、高唐縣、冠縣等地的督導力度,確保管網收集和治污能力與污水增加量相適應并適度超前。
持續推進嘉明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青周渠截污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周公河人工濕地和污泥處置中心項目建設工作,促進全市水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推進環保重點工作
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聊城市狠抓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不放松,著力完善環評、監測、監察和應急等工作基礎,全力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在總量減排方面,聊城市繼續加大督導力度,確保信發集團按期完成整改工作。按照年度減排計劃,加快重點減排工程建設。對重點減排項目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制度。同時,通過實施升級改造和加強監督管理,進一步提高脫硫效率。加強日常執法監督,重點查處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數據造假等行為。
在環評工作方面,聊城市分類別、分階段化解已經存在的未批先建問題,推進規劃環評進度,加強對環評機構的管理,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和審批質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審批時間。
在環境監測工作方面,聊城市進一步健全環境監測體系,積極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提高環境監測水平,確保監測數據科學規范。充分發揮空氣流動監測車的作用。加密對土壤環境質量的監測頻次,擴大監測覆蓋面,不斷累積監測數據、資料,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在環境監察工作方面,聊城市加大執法力度,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確保實現水、氣環境質量達標,主要污染源排放達標。依法、全面、足額、及時征收排污費。暢通信訪、舉報等發現環境問題的渠道,迅速反應,快速執法,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借鑒外地市刷卡排污等先進經驗,努力扭轉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
在環境應急工作方面,聊城市時刻繃緊環境安全這根弦,把風險源企業容易發生事故的環節、應對方法、人員防護措施等事項進行細化明確。組建全市環境應急專家庫,為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建議、專業咨詢、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一旦發生事故,要確保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并把損失降到最低。
在環境宣教工作方面,聊城市加大對新修訂《環境保護法》的宣傳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企業、單位依法生產經營,讓環保工作者依法行政,確保在執行新修訂《環境保護法》的過程中無差錯。多層次、全方位宣傳報道環保先進典型,公開曝光環境違法行為。及時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營造全社會關心環保、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
生態是生存之基,環境是發展之本。愛護環境就是珍愛我們的美好家園,保護環境就是鞏固我們的發展根基。全市環保系統將繼續發揚忠于職守、善于學習、敢于擔當、廉潔奉公的職業精神和解放思想、科學務實、積極作為、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聊城作出新的貢獻。
山東聊城海河流域治理拔頭籌,生態補償金居全省首位
時間:2014-11-18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馬榮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