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在安徽巢湖中廟船港水域,一艘漁船拖行著一個水質自動監測浮標,向預定投放點位肥東縣湖濱水域進發。這標志著此前受偷盜影響而暫停的巢湖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安裝調試工作重新啟動。在接下來的幾天里,10個猶如“智能眼”的浮標式水質自動監測浮標,將陸續完成投放及數據調試,800里巢湖湖面水質實現24小時自動監測指日可待。
水質數據24小時自動傳輸
巢湖湖面水質自動檢測系統項目,屬于巢湖流域水環境整治亞行一期貸款的巢湖管理局機構能力加強項目的子項目之一,監控系統主要包括10個設置在湖面上的監測浮標。
單個監測浮標造價約為100萬元,是一個非常智能的監測設備,主要包括浮標體、傳感器、太陽能板、蓄電池、警示燈、GPS定位儀、雷達反射器等組成,核心是安裝了多參數水質監測儀及營養鹽等傳感器,可以24小時監測到水溫、PH值、溶解氧、濁度、電導率、氨氮、硝酸鹽、磷酸鹽、葉綠素、藻濃度等10項指標,為實施巢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和藍藻防控,隨時提供及時、科學、準確的第一手資料。
浮在巢湖水面,監測系統的供電如何解決?據介紹,浮標體上裝有太陽能板,蓄電池裝在電子艙內。蓄電池供電能確保連續陰雨天情況下,浮標監測站正常工作30天以上。采集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回技術中心。監控人員坐在中心控制室里輕點鼠標,可對800里巢湖水質和藍藻情況實行遠程實時監控,任何異動盡收眼底。
另據了解,10套監測浮標中還有3套加裝了氣象傳感器,實現水質、氣象同步監測,可以實時監測點位上的風向、風力、氣溫等氣象6要素,并通過無線網絡傳回后方技術中心,這些數據可以與巢湖氣象、巢湖漁政、巢湖海事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確保巢湖捕魚作業、水上運輸安全。
為了防止人為破壞和偷盜,此次將固定浮標的錨由原來的鐵錨,改成了重達450公斤的水泥錨,并且將固定錨和浮標的錨繩改成了特制的錨鏈。改裝后的浮標在技術設備上更是加裝了GPS防盜功能,當臺風、盜竊等原因造成浮標一旦偏離預定投放定位50米,系統便會自動報警,同時把有關情況傳到后臺,隨即以短信形式發到相關負責人手機上,以便及時發現處理處置。
實現水上水下立體式監測
10個浮標式自動監測系統投放的定位,覆蓋了大部分的巢湖水質國控點和省控點。其中,8個主要用于湖面表層水質及藍藻實時監測,投放點位分別位于巢湖船廠水域、黃麓水域、東半湖湖心水域、兆河入湖口水域、中廟水域、西半湖湖心水域、新河入湖口水域、肥東縣湖濱水域。
另2個屬于湖面剖面監測系統,投放點位分別位于巢湖壩口和塘西河,主要用于湖面深層水質及藍藻監測。這2套剖面系統采用了垂直升降系統或分層設置進行剖面監測,可以確保浮標站的水質監測儀能在水下不同深度同步監測各項水質指標、不同深度湖心水質變化,為探索水質變化和藍藻的關系,開展藍藻預警基礎性研究,保障飲用水安全。
除了對水下展開監測外,此次投放,在巢湖船廠、東半湖湖心、中廟、塘西和西半湖湖心5個點位的浮標監測系統上,還加裝了視頻監控鋼平臺。視頻監控系統主要由電力、3G無線網絡視頻服務器、樁基與立桿等組成。工作開始后,根據事先設定時間,從各角度拍攝站點視頻,通過無線網絡發送至水質監測系統服務器。
視頻監控系統將提高巢湖藍藻預警和監控能力,有效預防,并及時控制和消除藍藻污染發生。一旦通過該設備發現水源地發生大面積藍藻水華后,可立即采取打撈等措施,確保飲用水安全。
巢湖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安裝調試工作重啟
時間:2015-01-21 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