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潼湖濕地。本報記者鄭娜特約通訊員劉柏奎攝
仲愷高新區日前制訂了詳細的河涌整治規劃,計劃投入25.36億元,用8年時間對全區8條主要河涌進行徹底的清淤、截污,并建設河岸河堤、防洪等工程。這是記者從仲愷高新區環保分局日前召開的水質環境分析會上了解到的。
■污染現狀
生活污染源成河涌水質污染重要因素
據仲愷高新區環保分局局長馮建軍介紹,在整治規劃中,擬投入7.62億元對陳江河進行整治,加快其他河涌如埔仔河、梧村河、脅下河、西坑河等河涌的整治工作,減輕潼湖平塘的污染負荷,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環境容量。
“雖然完成了2014年潼湖流域污染整治的各項工作任務,但我區水環境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埔仔河、甲子河、馬過渡河受監控斷面超標。去年第四季度,仲愷高新區水質改善率為三分之二,河涌水質未達標。”馮建軍說。
“造成水質污染的原因有畜禽養殖廢水、工業廢水和跨區域污染,但最主要的是生活污染源成了河涌水質污染的重要因素。”馮建軍在分析會上介紹。
“仲愷高新區城市建設底子比較弱,城市管網建設不完善。”馮建軍說,據調查,一是在西坑河、馬過渡河、埔仔河、陳江河、甲子河、水圍河等沿河兩岸均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河涌,高濃度的生活污水對河涌水質造成污染;二是在各鎮(街道)中均存在已建設主管網的附近區域因支管未及時接駁造成生活污水收集不完全,生活污水流入附近水溝,經水溝進入河涌,污染河涌水質;三是因污水收集管網鋪設于地下,日常中難以發現問題,且雨污未實現分流,部分管網會存在接駁不暢、堵塞和滲漏等問題,造成污水進入雨水管而直排河涌污染水質。
跨界環境污染問題較大
馮建軍分析,潼湖流域雖然近年來對部分河涌進行了整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水質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因大部分河涌長期以來受到周圍的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水等污染以及垃圾等污染物積淀在河涌,造成河道和底泥污染,大部分河道未進行清淤或清淤不徹底,對水質造成影響,部分區域的河涌整治工作滯后。
“此外,跨界環境污染問題較大。”馮建軍說,根據調查,馬過渡河、陳江河、梧村河等河涌上游跨行政區來水水質較差,對區內河涌水質影響較大。
■整治措施
嚴肅處理環境違法行為
在新的一年仲愷高新區將如何對河涌進行整治?
馮建軍說,2015年,首要一條就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嚴格按照新《環保法》的有關規定,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絕不姑息遷就。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拓寬投訴反饋渠道,讓違法違規行為“無處藏”、“見光死”。
“其二就是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馮建軍說,今年將加快對全區污水管網建設規劃,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的接駁和河涌沿岸的截污工作,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
馮建軍透露,今年還將啟動仲愷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建設和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升級工作。據介紹,陳江一期,仲愷一、二期,瀝林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升級方案,區管委會已經批準實施,2015年務必完成提標升級工作,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在減排中的作用。同時,為適應中心區不斷增加的污水處理需求,啟動仲愷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的建設,規劃總規模為10萬噸/天。
“此外,我們還將積極爭取上級的資金支持,加快河涌整治工作的推進;積極與惠陽區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啟動跨界河涌上下游聯合整治工作。”馮建軍說。
本組文字本報記者鄭娜通訊員李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