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虎---走污泥資源化能源化之路
2015年5月6日下午,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戴曉虎在2015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國際環保分論壇上以《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現狀分析》為題,和與會者們就我國目前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最新出臺的“水十條”中明確提出:“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污泥處理處置形式十分嚴峻。
戴曉虎教授在介紹了污泥處理處置中的污泥厭氧消化技術以及傳統技術路線后,提出污泥資源化能源化才是解決污泥處理產物出路的解決途徑這一觀點。
他介紹到,在發達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的理念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污泥的生物質資源化、能源化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目標。歐盟制訂了嚴格的污泥標準及污泥管理原則,目的都是以污泥資源化能源化以及低碳循環等理念為出發點,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可利用元素如C、N、P等。而相對應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也在在工程實踐中成熟起來,如高含固污泥厭氧消化技術、污泥/城市有機質高效協同厭氧消化技術、基于污染物污泥富集資源化利用技術、污染物富集+厭氧氨氧化技術等都是解決污泥資源化能源化的重要技術。
隨著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短缺、環境容量缺乏等問題,污泥“資源循環”必定是未來新技術創新的重點,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和方向也必定是走出一條污泥資源化循環化的綠色之路。在此背景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科技投入,相信會有一批適合中國國情的“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新技術”進入市場,經受市場和環境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