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走在石家莊正定新區寬闊的道路上,上方看不到一個“蜘蛛網”,老城區常見的空中各種管網線路到哪里去了?昨日,記者來到正定新區走訪了正在建設中的新區地下綜合管廊。據了解,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目前已建成19公里,無論是設計標準還是建設規模,在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
四通八達的地下管廊。記者田明/攝
地下綜合管廊已建成19公里
25日上午,在正定新區新城大街與迎旭路交叉口的便道上,記者看到了兩個像地鐵出入口一樣的建筑。“這里就是新城大街地下綜合管廊的出入口。”正定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曲建強告訴記者,結合地鐵施工,新城大街地下綜合管廊已從正無路修到園博園東門,長約2.5公里,目前正在對園博園至新區界段進行建設,已完成整體工程的70%。
記者從入口進入位于地下8、9米深的地下綜合管廊,管廊高約4、5米,分為兩個倉體。“地下管廊設計年限為100年,管廊倉室分為水、電兩倉,可以容納給水、再生水、供熱、燃氣、電力、通信等6類管線,還會配備完備的消防、供電、照明、通風、排水、監控等附屬設施。”曲建強告訴記者,地下綜合管廊倉室分水、電兩倉。水倉除了自來水管道,還將布設熱力管道等。電倉主要鋪設強弱電線路,包括高低壓電纜、各種通信電纜和有線電視線路等。
記者在其中一個艙體內看到,直徑將近1米的給水管道已經鋪設好并開始試供水,再生水管道、熱力管道也正在鋪設中,電倉內的光纖已經完成鋪設。
“目前新區已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19公里。”曲建強介紹說,正定新區規劃遠期建設地下綜合管廊120公里,近期建設36公里,目前已主體完工19公里,涉及“三縱四橫”7條主干道,分別是園博園大街、新城大街、太行北大街和迎旭路、隆興路、安濟路、天寧路。預計2018年36公里全部建設完畢并投入運營;2025年完成120公里地下管廊建設。
避免馬路“很受傷”
目前,城市7大類近30種市政管線分屬不同部門,不同單位施工各自為政,一旦管線出問題就要給路面“開刀”,道路總是挖了填,填了挖,被戲稱為“拉鏈馬路”。“馬路拉鏈”在影響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的同時,更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而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曲建強告訴記者,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避免了因埋設、維修管線而導致的道路反復開挖,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壽命,確保管線不直接與土壤、道路結構層的酸堿物質接觸,提高了管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同時,傳統架空管線的入廊,改善了城市環境,管廊與地鐵、過街地道、地下商業空間、停車場等在規劃階段已經進行了充分銜接,因此能夠更加有效地綜合利用空間資源,促進城市地下空間從零散利用型向綜合開發型轉變。
記者行駛在正定新區嶄新通暢的太行大街、新城大街等主干道上,道路上方清清爽爽,快車道上也看不到一個井蓋。“幾乎所有的線纜和管道全都進入到地下綜合管廊。”曲建強告訴記者。
地下綜合管廊明年達到26公里
記者了解到在建設規模上,正定新區規劃遠期建設綜合管廊系統120公里,近期建設36公里,其中起步區24公里,東通、北延12公里。
目前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已經完成19公里,涉及“三縱四橫”7條主干道,分別是園博園大街、新城大街、太行北大街和迎旭路、隆興路、安濟路、天寧路。預計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總長將達到26公里。
據介紹,在運營收益方面,綜合管廊作為初期投資巨大,后期運營穩定且有一定收益的市政基礎項目,適合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建設。
經過多方努力,去年末,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被財政部列入國家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名單》,成為首批30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之一,也是30個項目中唯一的地下綜合管廊(行業領域)項目。
日前,省會按照省標準并結合正定新區實際,印發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導則;正定新區印發了強制入廊政策,與4家管線單位簽訂了入廊協議,并配套財政補貼、動態補償機制。
正定新區建地下綜合管廊 避免馬路總"受傷"
發布時間:2015-08-27 來源:燕趙都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