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規定,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將調整為: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以下企業,比例定為6%;銷售收入為5000萬~2億元的企業,比例定為4%;銷售收入為兩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定為3%。
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的優惠政策: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如果屬高新技術企業,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研發費用可以享受研發費加計(50%)扣除優惠政策;享受政府資金援助及政府提供的其他便利政策;獲得購置產業用地資格;是新三板上市的必備條件,優先批準符合上市條件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上市。
有媒體近日曝出,桑德環境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引發業界關注。經記者多方核實,發現此消息為“烏龍”事件,桑德環境已經重新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此次處罰名單中也并沒有桑德環境。事件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有哪些門檻和優惠?我國環保上市公司在研發支出方面力度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報道。
“烏龍”事件起因為何?
桑德環境曾在2011年被取消過高新企業資格認定,已于2014年重新獲得認定,目前仍是高新技術企業
消息曝出的第一時間,記者查詢了最初的報道,發現當時的主題是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于今年9月份發布《關于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檢查的通知》(國科發火〔2012〕1220號),對全國42家企業因申報材料虛假、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等原因,取消高新企業資格。
首先,這次處理的是2014年3月~5月,通過各地自查自糾和部委聯合檢查組重點檢查時發現的問題企業。其次,桑德環境并不在其中。最初的報道中之所以出現桑德環境,是因為其曾在2011年被取消過高新企業資格認定,報道對其進行了采訪。
隨后,記者聯系了桑德環境方面,據介紹,桑德環境已經于2014年重新獲得認定,目前仍是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也于今年3月19日發布公告稱,早在2008年就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向相關部門申請了高新技術企業的重新認定工作并已獲認定。
到此為止,這一“烏龍”事件似乎已經結束。然而,記者在查閱今年《通知》處理的名單時,發現了另外兩家環保企業赫然在列。
一家為中節能環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因“自主知識產權管理不規范”被列入名單,雖未被取消高新企業認定,但被責令整改。另一家為北京鼎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則因“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收到《通知》中的B類處理,即對已不符合條件或條件發生變化,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企業,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高新企業門檻提高
明年1月1日起,國家將執行新標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據了解,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可享受國家多項優惠政策,這也是不少企業申請高新企業認證的原因所在。
比如,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如果屬高新技術企業,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研發費用可以享受研發費加計(50%)扣除優惠政策;享受政府資金援助及政府提供的其他便利政策;獲得購置產業用地資格等。
除稅收等政策優惠,獲得高新企業認證后,對企業上市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高新企業認定是新三板上市的必備條件,優先批準符合上市條件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上市。
然而,明年1月1日起,國家將執行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新標準提高了高新企業的準入門檻。最近,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已聯合正式發布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公布了重新設定的高新企業的認定標準及程序。
其中,對企業研發投入的要求有所提高。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規定,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將調整為: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以下企業,比例定為6%;銷售收入為5000萬~2億元的企業,比例定為4%;銷售收入為兩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定為3%。
環保企業應重技術還是重項目?
重資產投資運營集團應重視打造項目平臺;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重視高新技術
反觀國內環保上市公司,記者對幾家企業2014年的年報進行了比對,發現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不高。
比如,此次被“烏龍”的桑德環境,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37,429.6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99%;實現營業利潤92,563.9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08%。而2014年研發投入金額約為12,088.06萬元,研發投入占凈資產比例2.33%,占營業收入比例2.76%。
另一家重視技術研發的環保企業碧水源,其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繼續加大對膜技術的研發,承擔了國家課題、與外部單位聯合研發等業務。2014年,研發費總投入為9,791.89萬元,其中研發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84%,資本化占比23.79%。
記者在統計了十幾家環保上市企業研發投入后發現,不少企業的研發投入甚至達不到營業收入比例的1%。比如,2014年,首創股份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為0.11%,興蓉投資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為 0.105%,重慶水務研發支出總額甚至僅占營業收入比例的0.01%。
業界人士表示,近一兩年來,環保產業進入深度整合階段,資本運作頻繁、數額巨大,企業更愿意花錢買項目,買市場。而隨著對綜合治理效果重視以及治理領域的深度擴展,對技術的需求則將上升。國內環保企業對研發的重視應有所提高。目前,一些優勢企業已經開始對國內外技術企業的收購或合作,同時也開始對治理難點如污泥、VOCs等領域,進行新技術工程化方面的努力。
對此,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薛濤此前曾表示,重資產投資運營集團應該重視項目和平臺的打造;而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是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所要關注的事情。
環保上市公司是花錢買項目還是花錢搞技術?
時間:2015-12-01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崔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