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相讓的諾貝爾獎,下崗工人5年前首提“引力波”遭無情打壓
今年春節期間,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宣布直接觀測到引力波,成為了震驚全球,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發現。
而早在5年前,中國一下崗工人在一電視欄目中首提“引力波”概念時卻遭嘉賓無情嘲諷打壓,本可能產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就此拱手相讓。
相信許多人看完視頻都會感到一種唏噓甚至憤怒,而節目中主持人及嘉賓對于演講者的打壓及嘲諷給我帶來更深的感受是:這是一群人,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對于知識及科技“無所畏”的自我放逐,可笑而可悲。
為何中國作為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央央大國在諾貝爾獎的獲取上卻建樹寥寥,我想,并不是因為中國缺少敢于發現與創新的人才,而是周遭的人群,整個社會對于這些創新者,對于這些創新成果的無所敬畏。因為無知而無畏,也因為無畏而無所適從。
科技創新雖非民生之本,卻是社會及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希望隨著國家對于創業創新的重視及推動,無論是政府機關或者是社會大眾對于創業創新者也能夠有所新的認知,可以不理解,但切勿不尊重,因為他的努力本是“讓未來更美好”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