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來水處理廠則是生活用水之源,這習以為常的水其實也來之不易。
自來水處理工序復雜,包括化學和物理的澄清過程。一級泵站,輸送原水至自來水廠。絮凝池通過混凝劑在水中生成絮狀物,在沉淀的過程中由于電性吸附等物理原理去掉水中的懸浮固體。在分離過程中,沉淀池將水中顆粒較大而易于沉淀的雜質截流于沉淀池或澄清池中。
通過以上重重工藝之后, 水中依然存在細菌、病毒、寄生蟲卵、藻類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所以在配送到千家萬戶之前還需一個關鍵步驟———消毒。
“消毒”路漫漫
一百多年前,自來水行業開始采用氯氣消毒,氯氣消毒有著價格低、操作使用簡單、消毒持續性好等優點,一度成為使用最廣泛的消毒方式。但是氯氣本身有劇毒,而且液氯在運輸、存儲和操作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隨后二氧化氯以其強氧化能力在歐美被采用。然而二氧化氯不穩定,難以保障安全運輸。在二氧化氯制備的過程中,大量未參與反應的有毒原料(氯酸鹽等)對水質也會造成了二次污染。此外,二氧化氯的運行成本很高,大約為次氯酸鈉的五倍以上。
“現場制備次氯酸鈉”獨當一面
如今,從安全性及運行成本的角度考慮,采用次氯酸鈉消毒成為了最佳選擇之一。但由于商品次氯酸鈉溶液不易久存,因此它多以電解低濃度食鹽水現場制備,這種設備稱為“現場制備次氯酸鈉發生器”。它的運行成本較低、投加精確且消毒效果極佳,已成為全球流行的新消毒方式。通過電解的方式現場制備次氯酸鈉只需要三種原料:水、鹽、電。次氯酸鈉的消毒原理和氯氣一樣,但是現場制備次氯酸鈉可根據需要隨時制取,原料獲取方便,規避了原料采購的不便,且運行成本相對低廉。
早在七十年代,迪諾拉就首創了專利產品DSA®不溶性陽極,并發明了現代電解技術,該技術使現場制備次氯酸鈉溶液成為可能。經過四十幾年的發展,迪諾拉于2015年9月推出全新一代ClorTec®在線次氯酸鈉發生器。它以儀器簡單、易于操作和維護的新機架設計以及突出的特點,使得每個部件都安全、高效運行。升級后的ClorTec®將更少的氫氣釋放到大氣中,可減少高達48%的能耗、20%的碳排放和耗鹽量, 相比競爭對手擁有更低的運行成本;系統特定的運行過程和特殊的陽極涂層配方,降低了消毒副產品的形成,從而可提供清潔的安全飲用水。
目前,美國、法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均實現了自來水直接飲用的標準,而我國自來水只能屬于合格狀態,迪諾拉希望改變這個狀況。迪諾拉的電解技術,作為電解行業無可爭議的領袖,擁有世界范圍內超過65%次氯酸鈉發生器的市場份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安裝了超過3700套ClorTec®在線次氯酸鈉發生系統,如今正在致力于為改善中國生活用水的品質而不懈努力!
ClorTec®案例
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切特溫德水廠建于1997年,最初采用氯氣作為其主要飲用水的消毒技術。水廠規模為2500噸/天。鑒于氯氣會產生對眼睛,皮膚和呼吸道的潛在危害,業主對使用氯氣的安全性產生擔憂,用ClorTec®在線次氯酸鈉發生系統替代原有消毒方式,消除氯氣消毒帶來的危害,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
2005年,水務管理機構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對當地水庫的水進行消毒時,考慮到傳統的氯氣消毒方式,會造成余氯和氯胺的混合,引起味道和氣味的問題,決定改用ClorTec®在線次氯酸鈉發生系統,使用之后發現消毒副產品顯著減少,水質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