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用水量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0%,每年產生的生活污水量更是達到80多億噸,但是現對于城鎮較高的污水處理率,農村的污水處理水平仍然很低,很多地區甚至還在零處理排放。
農村污水處理也被許多人看作是我國污水處理領域的新藍海,是未來中國污水處理的主戰場。但是對于如何對我國農村污水進行處理,選取什么樣的系統工藝等問題仍有待探討。本文對國外農村污水處理的先進技術經驗做了總結介紹,供大家學習參考。
美國——高效藻類塘系統、分散污水處理系統

人口稀疏的美國農村
高效藻類塘是通過傳統的穩定塘改進的,對COD、BOD5、氨氮、總憐以及病原體等的去除率均較高,同時收割的高等水生植物是很好的肥料。高效藻類塘的優勢是施工工程量少,投資及運行費用少,便于管理和維護。
分散污水處理系統在美國農村應用的較多,這種技術常被用在人口密度較小的社區或鄉村,因為輸送這些地方的生活污水倒一個較遠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將需要格外高的費用。
另外,近些年很多分散居住的農戶也應用自動水井和地下化糞罐處理污水。通過一個較深的污水井和地下水管,將生活污水中的固體或半固體物質沉淀井底,再利用沉淀后的污水灌溉草地。
法國——蚯蚓生態濾池

浪漫的法國農村
蚯蚓生態濾池是最近幾年在法國發展起來的,是利用蚯蚓對有機物的吞食功能,對土壤滲透性的提升和蚯蚓與微生物的協同作用,而設計出的污水處理技術,具有高效去污能力,同時還能降低剩余污泥量。
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同時集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污泥回流設備以及曝氣設備等于一體,大幅度簡化了污水處理流程。其優勢是抗沖擊負荷強,運行管理簡便,不易堵塞等。
德國——分流式污水處理系統

清新的德國農村
德國較為常用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是分流式污水處理系統。這種污水處理系統的一種是分散市鎮基礎設施系統,即在沒有接入排水網的偏遠農村建造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平時把雨水和污水分開收集,然后通過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凈化污水。
第二種分流式污水處理方法是PKA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該工藝主要將農村生活污水通過水管道,匯集流入沉淀池,經過沉淀池的4層篩選之后,再經PKA濕地凈化處理,然后達標排放或用于農田灌溉。
此外,多樣性污水分類處理系統也有所應用,主要原理是將污水分為雨水、灰水和黑水后分別處理。
日本——凈化槽技術

民族氣息濃厚的日本農村
日本的城市和鄉村分別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法規體系,城市適用《下水道法》,鄉村地區主要適用《凈化槽法》。日本農村生活污水主要通過三種模式得到治理,即家庭凈化槽、村落排水設施和集體宿舍處理設施。
日本的凈化槽技術主要在排水管網不能覆蓋、污水無法納入集中設施進行統一處理的偏遠地區使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和水田對污水自然凈化原理,模仿大自然中物質循環過程中的自凈功能,通過對落葉、腐朽廢木、木炭、石頭等自然材料加工作填料,利用微生物吸附和分解污水中有害物質。
凈化槽技術在治理日本的分散型生活污水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隨著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人們對抽水馬桶的需求增加,凈化槽技術開始迅速發展。
韓國——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布局錯落的韓國農村
韓國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其生活污水不適合集中處理。而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因耗能低,運行成本低,維護費用低等優點,在韓國有較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機理是基于“土地—植物系統”的生態作用。韓國利用濕地處理后的污水再澆灌水稻,可取得較理想的凈化效果。常用的濕地植物有盧蘋、香蒲、燈芯草等,去污能力強,對病原體去除效果好。
此外,污水生物膜法也是韓國農村污水處理工藝中較為常用的工藝。
澳大利亞——FILTER污水處理系統

廣袤的澳大利亞農村
澳大利亞FILTER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是由澳大利亞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的專家在最近幾年提出的,是一種將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統。
FILTER污水處理系統以土地處理為基礎,將污水用來饒灌農作物,污水經農作物和土地處理后,再通過暗管排出。該系統既可以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同時又能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濃度,使其滿足排放標準。
新西蘭——就地處理系統

靜謐的新西蘭農村
新西蘭大部分的污水就地處理系統為成熟的化糞池。新西蘭環境部制定污水就地處理系統的國家環境標準,提出了強制要求,明確污水就地處理系統的管理責任。
從2010年7月1日開始,新西蘭污水就地處理系統的所有者要求持有“合適許可證”,證明其污水就地處理系統運行正常并以適當的標準維護。
這種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是通過自然過程消納污染物,但是當有大量污染物同時產生時,其累積效應就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適用于人口分散、污水量相對較小的農村地區,而不是用于對于人口較多、環境較敏感的地區。
原標題:農村污水怎么處理好?看看國外經驗就知道了
來源:搜狐網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water8848
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潛力巨大 但現實卻很骨感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起步晚,不僅在技術適用性方面考慮不足,在后期管理方面投入不夠,而且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和專業性人才。十三五時期,農村污水處理市場膨脹,但巨大的市場需求背后并沒有想象中美好
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潛力巨大現實卻很骨感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逐漸成為制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因素。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發布,要求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再一次使農村水環境治理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據預測,2016年農村污水處理行業可形成400多億的產值,2020年產值可增至840億,2025年這一數字可達1300億,但巨大的市場需求下,農村污水處理并沒有想像中美好,仍存在著種種不甚明朗的細節問題。
國內處理率和設施運行率不高
目前我國有6.74億農村人口,分布在250多萬個自然村,每天產生3000多萬噸生活污水,但是這些污水處理率不足10%,大部分未經處理排入到自然環境中。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研究中心博士羅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建設相對完善,到目前為止,全國將近有400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在運行,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仍處于起步階段。
羅濤還指出,即便在水處理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農村地區,設施運行率低也是逐漸暴露出來的重要問題之一。以北京市為例,截至2015年,北京市農村污水處理率已達到60%,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卻出現設施運行率低的問題。在技術適用性方面的考慮不足,在后期管理方面投入不夠,這些都會對處理設施在后期的運行產生影響。
缺少專業化人才
人是供給和需求的主體,農村污水處理需要專業化的人才支撐。目前我國人才大部分向城鎮集聚,高品質人才缺失是中國農村普遍面臨的問題。業界資深人士文一波指出,當前平均每個鄉鎮從事村鎮建設管理的人員不足3人,60%的鄉鎮僅1名村鎮建設管理員。
十三五時期,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環保類專業人才的缺口越來越大。相關調研報告顯示,目前環保產業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市政廢水處理、生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處理、環保設備制造、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咨詢和環境評價等。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基層環保部門經常面臨招不到專業人才的困境。
與城鎮污水不同,農村污水有其獨特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點多、面廣和污染負荷波動大等方面,常規的生物處理技術流程長、污泥排放量大且需專業的技術人員精心呵護,而目前的農村污水處理現狀并未達到要求。由此,很多地方政府在建設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時,只考慮了前期建設費用和設備,并沒有考慮到后期的運行費用,導致多數污水處理設施出現投產即停產的局面。
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
上億產值的市場,面對誘人的蛋糕,很多企業躍躍欲試,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一直以來對于農村污水處理不是企業不想做,是因為沒有商業模式。
我國農村污染源現狀:
1、分散且污染物種類多
2、沒有合理的排水系統
3、導致污染物混雜在一起
4、各地居住習慣的不同導致區域差異大
5、涉及多個管理部門與管理體系
與相對完善的城鎮相比增加了治理的難度,單純的設備出售和工程承包很難從根源上解決農村污水的問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曾以北京為例對比分析了一組數據,發現無論是使用高新技術還是簡單技術的農村污水處理廠都有很多失敗的案例;相反,很多企業用簡單的技術,創新性地找到了好的模式,反而非常成功。如桑德國際的江蘇省泗陽縣15個鄉鎮污水處理工程,以聯合運營模式,采用桑德SMART-HRBC高效生物轉盤工藝及聯網聯控方式實現了集約化管理。
首創環保的全國首個以縣市整體打包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余姚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政府企業伙伴關系PPP模式實施,引進高新技術企業首創嘉凈和首創清源作為農村污水治理處理的技術支持,項目實施后,將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統一收集、統一排放,使農村污水處理后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北京久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順義區鎮級再生水廠建設運營項目采用82打捆招商模式實現良好運營等。
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PPP模式探索
破解農村污水處理問題,探索其商業模式才是發展的關鍵,而目前火熱的PPP模式也已經逐步被引入到農村污水處理領域。在中國,2003年前后,是PPP的上一個版本階段,主要是市政基礎設施的BOT項目。薛濤指出,從2003年以來,PPP這把火越燒越旺,范圍越來越廣。但涉及到農村污水治理就非常復雜,在與原來成熟污水廠BOT很不一樣的項目上,政府也會拿出更復雜的交易界面和需求跟企業談。在此背景下,企業也在積極的探索。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比城市污水處理難數倍、甚至數十倍。桑德國際村鎮公司水務技術總監王俊安表示。他認為,適合村鎮項目的模式主要有三種:EPCOM模式、BOT模式,以及PPP模式,當然并不是所有農村污水項目都適合采用PPP模式,PPP模式是在前兩種模式基礎上產生的,主要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
對此,正清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蔡葉則認為,農村污水治理,技術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企業在技術上要善于組合,并靈活運用。企業要發展,商業模式很關鍵。同時他也強調,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要因地制宜的采用PPP模式,要十分謹慎。做農村污水治理要接地氣,政府不是讓企業以包工頭形式去做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企業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政府購買服務的PPP模式,一定要分清責任,要讓專業的人員干專業的事,運營和建設一定要打包一體化。中車華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強勢進入環保領域的野蠻人代表,2013年左右進入農村污水處理市場。通過對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探索,公司副總經理費志華認為,在目前背景下,城鄉一體化模式應該得到重視,通過利益捆綁,可以加大農村污水治理的積極性。對于技術流派的選擇,也不能想著一種技術打天下,要從區域互補性、多樣性等各方面來綜合考慮選擇。
原標題: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潛力巨大 但現實卻很骨感
來源: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water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