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用建設下沉式污水處理廠的辦法,解決了“鄰避效應”難題
要建廠進行污水處理?舉雙手贊成;污水處理廠要建在自家邊上?反對——這恐怕是不少人對于建污水處理廠的態度。污水處理廠這類可能影響環境質量但又是城市生活必備設施的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如何避免“鄰避效應”帶來的尷尬?嘉定用建設下沉式污水處理廠的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污水廠布置圖。
記者從嘉定區獲悉,正在建設中的嘉定南翔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全地下式一體化改良型AAO技術(Anaerobic—Anoxic—Oxic,即“厭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出水水質執行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污水廠上部將建成集文化、科普及休閑為一體的城市科普親水公園,人們不會感到腳下是污水處理廠。目前,南翔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中,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的60%,預計今年8月底將投入運營。
管理服務用房效果圖。
“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加強環境治理,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是今年嘉定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建設中的南翔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位于吾尚浜以西、順豐路以北、科盛路以東、滬翔高速(S6)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5207.8平方米,其中地上為8185平方米,地下為7022.8平方米。南翔污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污水廠一期工程服務范圍包括南翔老鎮區、南翔新鎮區、南翔東社區、云翔社區、云翔拓展社區、南翔高科技園區、馬陸社區及樊家地塊等,服務面積為45.8平方千米。“建設時,我們充分考慮了‘自然、潔凈、生態、安全’的設計理念,在滿足污水處理廠本身工藝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建筑物的風格、外形要與周圍環境風貌相協調。”
水科技館效果圖。
南翔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最大的亮點是“全地埋式”。進水泵房、曝氣沉砂池、應急沉淀池、生物反應池等污水、污泥處理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全部位于地下,一期規模5萬立方米/天(即每天污水處理量為5萬立方米),后期工程將根據區域發展實際需要以及水量變化情況分期建設,設計規模為15萬立方米/天。項目采用的污泥處理工藝為污泥深度脫水,處理后的干化污泥將進入嘉定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與生活垃圾摻燒。項目建成后,地上部分將是開放式的水生態綠地公園,公園里除了大片綠地,還將建設水科技館、運動廣場等。
南翔污水廠施工現場。
南翔污水處理廠項目還是國家財政部第一批PPP示范項目之一,建設期2年、運營期28年。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減輕政府短期財政負擔的同時,也為社會資本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收益回報。在本項目中,項目總投資的30%由社會資本方出資,其余資金由上海嘉定南翔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融資。通過引進專業團隊和技術,提高公共產品服務效率,項目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科技型、生態型、標桿性示范工程及環保科技教育基地。
據悉,南翔污水處理廠公園的建設,也是嘉定區近年來公園體系建設中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間,南翔污水處理廠公園、北水關遺址公園、嘉北郊野公園等將陸續建成并對市民開放,公園總數將達88座,約每7000個嘉定人將擁有1座公園,嘉定區的生產生活環境將不斷改善。
題圖:南翔污水處理廠效果圖。 圖片來源:嘉定區供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文/茅冠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