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華 蘇伊士看好工業廢水處理
文|本刊記者 林海 發布日期:2017-09-29
“誰是未來中國的蘇伊士、威立雅?”隨著環保產業的發展,這一話題也越來越頻繁地被行業人士所提及。
的確,充滿想象空間的環保市場、政策利好、工業化和城鎮化等因素都給了國內環保企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各個細分領域也出現了不少龍頭型企業。但從客觀上講,眾多市場主體中,尚缺乏類似水務巨頭威立雅、蘇伊士,固廢巨頭WM,監測巨頭丹納赫等這樣的國際企業。
蘇伊士亞洲執行副總裁孫明華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表示。
蘇伊士集團始建于1880年,作為全球化的水務企業,公司業務遍布全球五大洲,員工數量超過8萬名,2016年的總營業額達153.22億歐元。
差距并不僅僅在營收層面。孫明華認為,國內企業往往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很快掌握從國外引進的技術,但是對技術自主研發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在國際市場上始終難以占有主動權,未來國內環保企業亟需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
據介紹,蘇伊士集團專門打造了全球的研發網絡,擁有400多個專家和科研人員,每年投入7400萬歐元,同時開展著70多個科研計劃。“任何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專長,沒有持續不斷地創新能力,是很難保持領先地位的。”
相較于其他產業,環保產業具有項目周期長、回報較慢,又有很強的發展規律,這對環保企業的專業性以及產業鏈布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正在大量涌入環保產業的資本,孫明華直言,許多以前跟環保毫不相干的企業也想進到市場分羹。這就導致了很多亂象,市場競爭不為專業導向、為資本導向,誰有錢誰勝出,最終把環保項目交給非專業的公司運營管理,十分不利于環保產業長期良性發展。
“目前國內不少環保企業也比較缺乏耐心,只關心短期的業務增長,缺乏長期的戰略定位和產業鏈布局。”孫明華告訴《英才》記者,“只有跑贏了時間,才能獨站鰲頭。”
上世紀70年代,蘇伊士通過子公司得利滿進入中國市場。談及蘇伊士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孫明華總結,蘇伊士在中國的項目期限大都在30年以上,并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環境產業布局,“從市政供水、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到危廢處置、工業服務、智能化方案。每個階段,都有清晰的增長點。”
今年3月8日,全球環保公司巨頭蘇伊士集團對外宣布,已聯同加拿大第二大養老基金公司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CDPQ)達成綁定協議,擬按32億歐元的價格,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GE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公司。
“蘇伊士十分看好未來的工業廢水處理市場,這個領域要求企業更加專業、技術實力更強、管理更規范。”孫明華表示,未來工業水處理業務將是公司未來實現較大增長的一個關鍵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