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去年環境保護年度目標完成較好 2項未達標
受國務院委托,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25日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作出報告,匯報了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2017年,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的情況下,較好地完成環境保護年度目標: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7.7%,好于年度目標4.7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3%,好于年度目標0.1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 3.1%、3.6%、8.0%、4.9%,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李干杰表示。
但報告中也指出,有2項指標與目標存在差距:一是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完成了《大氣十條》要求,滿足 “十三五”時序進度,但低于年度目標1 個百分點;二是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為67.9%,好于 “十三五”時序進度,但低于年度目標0.4個百分點。“經過努力,這兩項指標仍有望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李干杰說。
過去的一年,我國持續推進環境保護法實施,全國實施行政處罰案件23.3萬件,罰沒款數額115.8億元;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以上,關停違法違規電解鋁產能,發布160項國家環保標準,實施142個重大綠色制造項目;加大能源結構調整,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0%左右,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開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排查整治490個環境問題;90%以上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完成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達標改造,全國2100個黑臭水體已開工整治1980個;開展 “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調查處理2.08萬個問題,1100多人受到追責問責。
李干杰表示,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明確目標任務,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對于2018年度主要預期目標,報告指出: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到79%,全國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2%,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提高到68.4%,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7.3%,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