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前校長、中耀環保創始人高廷耀教授出席“上海同濟高廷耀環保科技發展基金會”博士研究生獎學金頒獎典禮并簽名贈書《治水人生》!
作者:
中耀環保
9月2日,以同濟大學和原同濟大學校長、知名環境工程專家高廷耀教授名字命名,旨在推動環保教育事業發展的滬上首家非營利性民間環保基金會——“上海同濟高廷耀環保科技發展基金會”,在杭州頒發“2017年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獎學金”,來自同濟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12所高校的20名在讀全日制青年博士生獲獎,每人獲3萬元獎學金。
浙江省副省長熊建平、教育廳廳長郭華巍,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鐘志華,同濟大學原黨委書記、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周家倫,同濟大學原校長高廷耀,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首席教授彭永臻,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基金會理事長姜富明,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基金會副理事長金正基等出席頒獎典禮。熊建平、鐘志華分別致辭,并與嘉賓一道為獲獎博士生頒獎。
“上海同濟高廷耀環保科技發展基金會”創立于2003年9月,為資助與培養新一代高層次環保人才,加快中國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基金會創辦伊始便設立了“青年博士杰出人才獎學金”。獎學金每年評選一次,新學年開學之際頒獎。這項獎學金創設至今15年來,累計已有207位優秀的全日制在讀博士生獲得資助,獲獎者中有超過六成者赴海外進一步深造,2人入選“青年千人”計劃,還有部分榮獲教育部“百篇優秀論文”、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學術新人”等獎勵。他們有的在企業做技術研發,有的已經成長為大學教授。
“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獎學金”最初6屆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自2010年起頒獎典禮走出上海,先后在江蘇鹽城、山東曲阜、江蘇宜興、浙江桐廬、浙江麗水、江蘇常州、山東青島等環保產業發展特色城市舉辦,同時舉辦環保專題研討會。此舉很好地促進了博士生對環保產業發展現狀的關注和思考,也進一步推動了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密切聯系與合作。
“上海同濟高廷耀環保科技發展基金會”的常年運作,除每年頒發“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獎學金”外,還每年資助由同濟牽頭、聯合全國二十幾所大學環境專業的研究生舉辦的“全國研究生環境論壇”,并支持上海幾所高校與環境相關的大學生暑期開展環保社會實踐,基金覆蓋了環保專業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生。
頒獎儀式后,還舉行了《治水人生——高廷耀訪談錄》一書簽名贈書活動,高廷耀教授現場向每位獲獎博士生和與會代表簽名贈書。該書由同濟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展現了高廷耀教授一輩子在同濟大學求學、為師、科研逾一個甲子的主要經歷,其中包括他曾主持完成的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三個重大項目成果(東深供水工程大型源水生物處理技術、城市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遼河油田稠油污水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發經過,分享他對人才培養、工科科研、成果產業化、高校治理、國際化合作交流等重要議題的諸多見解和成功經驗,特別是其環保科研理念,讀來令年輕人頗受啟發。
什么樣的污水處理工藝最好?在高廷耀教授看來,在考慮“技術上的可行性”的同時,還必須考慮“經濟上的合理性”,再高精尖的技術如果不能以較好的性價比,轉化應用于生產實踐,來解決現實問題,就不能稱之為“好的技術”。為此,在擔任同濟大學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期間,年逾花甲的他不顧年老體弱,仍四處奔走勞碌,積極推動同濟大學一系列環保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