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鄉村污水治理這盤棋
2018年05月25日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溫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現在,我們在發展中面臨多種不平衡,尤其是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不平衡、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足,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農村是生態產品供給的重要基地,農村的山水林田湖草對整個生態系統具有支撐和改善作用。只有在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才能滿足城鄉居民對綠水青山的渴望,才能實現城鄉社會高度融合。
然而,鄉村的污水治理是主要的短板之一,不把農村的污水治理好,農村的山水林田湖草就不可能優,中國的生態環境就不可能強。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污水治理工程均已達到90%的覆蓋率,但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有待加強,仍需補齊鄉村污水治理短板。
相較于城鎮污水治理工作,農村污水治理通常面臨幾大難題:首先,鄉村村民居住分布不集中,污水收集難度大;其次,無基本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成本投入大;再次,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數較多,導致污水排放量較不穩定;最后,由于其他不確定因素,導致污水水質波動較大,治理難度加大。因此,必須根據農村污水特點,多措并舉進行有效治理,下好農村污水治理這盤“棋”。
要編制切實可行的建設規劃。各地應科學統籌,依據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加快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合理布局鄉村污水處理廠,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管網,重點推進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區污水治理,結合實際適度接納附近村莊污水。離城鎮較遠且人口較多的村莊,可建設村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的村莊可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優選鄉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不同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和運行維護需要優選工藝,對有關技術參數予以調整。比如,生物膜處理技術、人工濕地處理工藝;再比如,厭氧+穩定塘處理技術。根據國家技術規范,結合污水水質、受納水體情況和經濟條件,科學確定污水處理排放標準。
創新建設運營管理模式。鄉鎮人民政府應作為責任主體,根據自身實際,創新建設和運營模式。可采用PPP模式,選擇技術資金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進行合作,負責鄉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這可以釋放環保市場活力,為政府財政減壓松綁,解決財政建設投資經費不足、管網建設不同步、運維經費無保障等問題。同時,引入社會資本還可以提高鄉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技術管理水平,破解鄉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理難題,充分發揮鄉村污水處理設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比如,農村污水治理由于村莊人口流動性大、無專業設備維護人員等原因,經常出現設施老舊、設備空置等問題,最終導致污水處理系統形同虛設。可以由運營企業設立專門的技術人員分區定點對設備進行維護及更新,同時,鄉鎮政府相關部門要對其進行監管,以保障農村污水項目真正落到實處。
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共建機制。國家投資要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要以縣級為主加強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安排、形成合力。建立引導激勵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和調動村民參與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簡化項目建設程序,建立鄉村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綠色通道。有關部門要主動加強服務,制定稅收、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實行用地、用電、稅收優惠政策,優先保障鄉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用地需求。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加強與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大銀行金融信貸支持,地方應給予項目建設貸款貼息補助。
多方協同,加強監管。按照項目環評要求,建設單位組織進行工程竣工環保驗收,評價建成鄉村污水處理設施的環保、經濟和社會效益。運營企業按照簽訂的合同內容要求,運維處理設施及配套設備。主管部門按照簽訂的合同內容要求,及時補助運維資金,根據運營企業生產業績進行獎罰。環保部門和住建部門要把建成鄉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作為監管工作重點內容。有關部門要搭建起集中監控平臺,利用“互聯網+農村污水處理”等現代管理手段,加強對處理設施運行狀況的適時監測,確保已建環保設施穩定運行,達標排放。確保其發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作用。基層村社組織要履行一定管理責任,配合有關部門對鄉村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維護監管,支持運營企業正常生產,處理污水,達標排放。
文章轉載于求是網 原文鏈接: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8-05/25/c_1122887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