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城市“水質地圖”出爐:工業城市黑臭水普遍分布較多
來源:廠商稿 作者: 廠商投稿 編輯: 宏偉
六五環境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高德地圖共同推出環境地圖。該環境地圖不僅可在線查看全國城市的空氣質量、污染源等環境信息,還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全國各城市水質情況。地圖中顯示,西安、杭州、昆明等城市水質情況相對較好,水質監測點的黑臭水分布幾乎為0;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黑臭水問題相對嚴重,深圳水質監測點的黑臭水占比達到70%以上。
“一張圖”讓全國水質一目了然
據了解,上述環境地圖中把水質共分為7類,前5類的劃分依據環保總局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I類水經過處理都可以飲用,IV類水只能用于工業用水,V類水只能用于農業和一般景觀用水。另外,環境地圖中還標注了 “劣V類水”和“黑臭水體”,這類水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甚至會顏色發黑,散發臭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黑臭水”。
黑臭水一直是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水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由于城市快速發展以及一些老城區改造困難、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等因素,有些城市污水未被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再加上垃圾入河,河里底泥污染嚴重,從而導致水體出現了黑臭現象。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高德地圖共同推出的環境地圖可一目了然地查看全國各城市的水質情況,其中就包括黑臭水的分布數量、正常水的分布數量以及各城市水質監測點總數量。據悉,環境地圖的所有信息均來源于綠網環境保護服務中心(NGO)收集的各級環保部門公開監測數據。
(6月5日全國城市水質分布詳情)
西安、杭州水質領跑一二線城市
根據“環境地圖”發現,不少城市的水質情況比較樂觀,黑臭水占比很低。比如,雅安、延安、咸陽等中西部城市以及昆明、黃山等一些山區旅游城市,水質監測點的黑臭水分布都為0。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省會城市的西安共有20個水質監測點,其中黑臭水數量為0。另一大省會城市杭州共有66個水質監測點,其中黑臭水數量只有1個,黑臭水占比為1.5%。作為一二線城市的代表,西安和杭州的水質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2018年6月5日西安水質分布情況)
深圳黑臭水占比70%,居北上廣深前列
“環境地圖”還顯示,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黑臭水的問題相對較為越嚴重。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深圳的黑臭水占比最高,達到70.3%,其次分別為廣州黑臭水占比31.5%、北京黑臭水占比30.5%、上海黑臭水占比22.6%。(注:占比為該城市所有水質監測網點中黑臭水數量的分布比例)
(2018年6月5日北京上海水質分布情況)
(2018年6月5日廣州深圳水質分布情況)
另外,一些資源密集型的城市以及工業城市,黑臭水占比也普遍較高,比如撫順為87%,長春為79%,馬鞍山73.5%,十堰74.5%,陽泉69%。而人們通常認為的環境較好的海邊城市,黑臭水問題也并不樂觀,其中海口的黑臭水占比高達72%,廈門66.7%,大連53%。
事實上,國家對于黑臭水等水環境問題的治理一刻也沒有放松。2015年,國務院曾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明確要求:2017年年底前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2020年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還聯合啟動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展開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