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環境生物技術研究所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土木與環境工程”中水質污染與控制研究方向的核心科研團隊。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級職稱3人;其中5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具有碩士學位。團隊成員中有3人被遴選為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人為學校優秀教師及青年骨干教師。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支持下,考察城市緩流河道水體在多種污染源、環境因子和水動力的共同作用下水體中主要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和交互作用,研究水體表觀污染效應的發生機制和表征方法,識別導致表觀污染的關鍵因子,為控制水體黑臭、藻華爆發等嚴重的表觀污染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方法。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研究經費 |
完成時間 |
1 |
蘇州市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綜合示范 |
“十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課題(2003AA601070) |
500 |
2003~2006 |
2 |
水體水質凈化與保持綜合技術與示范 |
“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08ZX07313-002) |
120 |
2007~2012 |
3 |
A2O工藝穩定運行與強化脫氮技術研究 |
“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08ZX07313-004) |
45 |
2007~2012 |
4 |
高藻高有機物原水化學強化處理技術研究 |
“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08ZX07421-002-04) |
50 |
2008~2010 |
5 |
城市水體復合污染的表觀污染效應及其控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938005) |
200 |
2010~2013 |
6 |
城市水體底泥資源化用于水體磷的吸收和內源磷固定的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908154) |
20 |
2010~2012 |
7 |
硫酸鹽型厭氧胺氧化反應機理及其條件控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08202) |
21 |
2011~2013 |
8 |
底泥反復擾動條件下可被生物利用顆粒態磷的再生及轉化機制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8284) |
60 |
2012~2015 |
9 |
有機錫在飲用水預氧化耦合工藝中的遷移轉化與去除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08291) |
26 |
2012~2014 |
10 |
底泥組合擾動下內源磷形態轉化的誘發機制和行為過程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523) |
80 |
2013~2016 |
11 |
厭氧硫酸鹽還原氨氧化反應機制與過程調控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78284) |
86 |
2015~2018 |
12 |
三價鐵還原氨氧化機理及過程調控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08387) |
25 |
2015~2017 |
13 |
城鎮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BICT工藝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
江蘇省太湖污染治理專項項目(BS2007109) |
270 |
2007~2009 |
14 |
拙政園水體水質凈化與生態恢復研究與示范 |
江蘇省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重點項目(BS2004048) |
90 |
2004~2007 |
15 |
滄浪亭水體水質凈化與生態恢復研究與示范 |
江蘇省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重點項目(BS2004049) |
60 |
2004~2007 |
16 |
自養菌生物脫氮工藝及其微生物生態研究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BK2002043) |
9.8 |
2002~2004 |
17 |
具有污泥轉移的SBR工藝中污泥的強化除磷特性研究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BK2011315) |
17 |
2011~2014 |
18 |
循環活性污泥法CAST工藝的機理和運行控制研究 |
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99-056-1) |
6 |
1999~2002 |
19 |
改進膜生物反應器的試驗研究 |
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05-K2-1) |
3 |
2005~2008 |
20 |
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轉移技術研究 |
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2010-K6-26) |
3 |
2010~2012 |
21 |
高含氮堿性蝕刻液的高效自養菌脫氮生物技術、裝備研發與示范 |
江蘇省環保科研課題重大項目(201104) |
40 |
2011~2013 |
22 |
污泥發酵強化城市污水生物除磷新工藝研究 |
蘇州市環保科技項目(SHJ2009-02) |
10 |
2009~2010 |
23 |
城市污水廠污泥與餐廚垃圾共發酵關鍵技術研究 |
蘇州市環保科技項目(SHJ2010-03) |
20 |
2010~2011 |
24 |
非平衡狀態下活性污泥的篩選機制研究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4KJA610001) |
15 |
2014~2017 |
25 |
底泥再懸浮狀態下磷賦存形態間的轉化機理研究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07KJD610196) |
3 |
2007~2009 |
26 |
新型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污泥特性研究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08KJD610002) |
3 |
2008~2010 |
27 |
自養半反硝化-厭氧氨氧化聯合工藝處理電鍍含氮廢水的研究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12KJB610005) |
3 |
2013~2014 |
28 |
通航河流改用飲用水源有機錫污染控制技術研究 |
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2014-K5-035) |
3 |
2014~2016 |
(3)研究成果
重要獲獎:
獲獎名稱 |
獲獎作者 |
獲獎成果 |
獲獎時間 |
獎項級別 |
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
黃勇(1/13),李勇(3/13),潘楊(7/13),李大鵬(9/13) |
封閉型園林池塘水質凈化與生態修復技術 |
2008 |
省部級 |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黃勇,潘楊,李勇,袁怡,李大鵬,李學艷,李祥,袁硯,肖金球 |
城鎮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BICT)的技術及裝備 |
2012 |
省部級 |
江蘇省環境環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黃勇,潘楊,李勇,袁怡,李大鵬 |
雙循環兩相(BICT)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研發與應用 |
2011 |
市廳級 |
授權專利:
專利號 |
作者 |
專利名稱 |
授權 |
專利類型 |
ZL02138665.X |
黃勇,李勇,潘楊 |
雙循環兩相生物脫氮除磷工藝 |
2006 |
發明專利 |
ZL200610097594.8 |
黃天寅,黃勇,呂錫武 |
高濃度有機物水的氣浮預處理方法及裝置 |
2008 |
發明專利 |
ZL200910182634.2 |
黃勇,李勇,黃天寅,潘楊,袁怡,沈雨 |
氣升回流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
2011 |
發明專利 |
ZL200910036346.6 |
黃勇,李勇,潘楊,袁怡 |
一種污泥轉移SBR工藝 |
2012 |
發明專利 |
ZL200820157146.7 |
黃偉軍,肖金球,潘楊,鄭天南 |
強化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控制裝置 |
2009 |
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
ZL201120106333.4 |
李大鵬,黃勇 |
一種強化內源磷固定的底泥擾動曝氣裝置 |
2011 |
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
ZL201220057182.2 |
黃勇,袁怡,李祥,李勇,潘楊,李大鵬,李學艷 |
一種新型厭氧氨氧化反應器 |
2012 |
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
ZL201220731196.8 |
黃勇,李祥,袁怡,李勇,潘楊,李大鵬,李學艷 |
一種新型部分亞硝化的厭氧氨氧化一體化反應器 |
2013 |
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
ZL20132067534.1 |
李學艷,黃勇,王東田,黃俊杰 |
化學氧化-納濾膜記成去除有機錫和無機錫的水處理裝置 |
2013 |
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