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劉俊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專業人才。長期從事水資源和生態修復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25  瀏覽次數:714
核心提示: 劉俊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專業人才。長期從事水資源和生態修復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劉俊國


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755-88018012

臺州樓 409

liujg@sustc.edu.cn

背景介紹:
       劉俊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專業人才。長期從事水資源和生態修復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水資源演變、水質性缺水評價和河流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在《自然》、《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報》、《自然氣候變化》等刊物發表論文13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發表文章被Nature、Science等期刊文章引用4200余次。文章多次榮獲 “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及“ESI高被引論文”。


        創建了中國首個聚焦生態修復的省部級一級學會-北京生態修復學會,并擔任首任理事長;創建了北京科協系統首個學會聯合體-北京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聯合體,并擔任首任主席;為國際水足跡研究聯盟的聯合發起人。兼任聯合國最佳水資源實踐獎技術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十年科學計劃負責人、國際水文科學協會Panta Rhei 計劃中國工作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生態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專家、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等職。擔任第9屆國際生態服務伙伴關系年會主席、首屆“水文知識創新和發展中國家實踐”國際會議共同主席、國際SCI刊物Journal of Water and Climate Change共同主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主要作者等。


        2009年獲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杰出青年科學家獎”,為全球首位榮獲此獎的水文學家和華人科學家。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1年獲ProSPER.Net-Scopus青年科學家獎及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當年全球唯一冠軍。2012年獲中國科學報社第三屆“青年科學之星”環境領域當年唯一金獎。2012年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隸屬“萬人計劃”)。2014年榮獲“北京五四青年獎章”。2016年榮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榮獲國際恢復生態學學會“技術傳播獎”,為當年全球唯一獲獎者及該獎項成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同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目前任職:

        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萬人計劃” )入選者

 

教育背景:

        2003-2007: 博士(環境科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Z) 
        2000-2002: 碩士(水與環境資源管理),UNESCO-IHE(荷蘭)
        1995-1999: 學士(農田水利工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工作經歷:
        2015-至今: 南方科技大學  教授 
        2009-2015: 北京林業大學  教授。
        2007-2009: 瑞士聯邦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所(Eawag)  科學家。
        2002-2003: UNESCO-IHE  科研助理。 
        2002-200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水資源綜合管理能力建設秘書處  科研助理。 

 

學術經歷:

        2013-至今: 英國利茲大學所采妮  高級訪問學者
        2009-至今: 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 Austria)  客座研究員
        2012-2015: 德國波茨坦氣候變化影響研究所(PIK)  高級訪問學者。 
        2005-2005:美國黑土地科研與擴展中心(Blackland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  訪問學者

 

獲獎情況及榮譽:

        2014年:共青團北京市委“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2014年:北京林業大學優秀教師獎
        2012年: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2012年:中國科學報社第三屆“青年科學之星”環境領域唯一金獎
        2011年:ProSPER.Net-Scopus青年科學家及“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冠軍
        2011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獎
        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9年:歐洲地理協會杰出青年科學家獎
        2006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2004年:亞歐基金會亞洲科學家旅行資助

 

學術兼職:

        2015 –至今: 國際水文科協(IAHS)十年水文計劃Panta Rhei科研主管(target leader)
        2014 –至今:北京生態修復學會理事長
        2013 –至今:國際水協IWA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Water and Climate Change主編
        2015 –至今: 國際水文科協(IAHS)十年水文計劃Panta Rhei:“水資源短缺評價”工作組主席(target leader)
        2008 –至今: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HESS)編委
        2012 –至今:聯合國最佳水資源實踐獎國際技術咨詢委員會委員
        2008 –至今:國際水足跡網絡同行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4 –至今:2015年國際生態修復會議(英國)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2 –2013:2013年國際生態修復會議(美國)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2 -2013: 國際非政府機構Thirst技術咨詢委員會委員。
        2013 –2014:2014年荷蘭環境與可持續科學研究專業評估評審團成員
        2011 –2012: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可持續資源管理專家團,首席專家
        2011 –2012:第五屆國際生態服務伙伴關系年會規劃委員會委員
        2011 –2012: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科研規劃協調委員會委員
        2014 –至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黃土高原生態系統與水文相互作用機理研究”專家組成員
        2014 –至今: 若爾蓋研究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2010 –至今: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1 –2011: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環境與發展展望”課題中方專家
        2010 -2011,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學會科研規劃協調委員會委員
        2009 –2009: 自然科學基金與中國科學院2011-2020學科發展戰略研究資源與環境科學編寫組成員
        2009 –2010: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生態系統服務與管理”戰略課題組支持專家

 

代表性論著

        1. Palmer M.A.*, Liu J.*, Mattews J.H., Mumba M., D’Odorlco P., 2015. Manage water in a green way. Science 349 (6248): 584-585. (SCI, IF=31.477)
        2. Liu J.*, You L.Z., Amini M., Obersteiner M., Herrero M., Zehnder A.J.B., Yang H. 2010. A high-resolution assessment on global nitrogen flows in croplan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107(17): 8035-8040. (SCI, IF=9.809)
        3. Zhao X., Liu J.*, Liu Q., Tillotson M.R., Guan D., Hubacek K., 2015. Physical and virtual water transfers for regional water stress alleviation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112(4): 1031-1035. (SCI, IF=9.809)
        4. Liu Z., et al., 2015. 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Nature. 524: 335-338. (SCI, IF=42.351)
        5. Liu J.*, Zhao D., Gerbens-Leenes P.W., Guan D., 2015. China’s rising hydropower demand challenges water sector. Scientific Reports. Accepted. DOI: 10.1038/SREP11446. (SCI, IF=5.078)
        6. Liu J.*, Zang C., Tian S., Liu J., Yang H., Jia S., You L., Liu B., Zhang M., 2013.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China: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way forwar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3(3): 633-643. (SCI, IF=6.000)
        7. Liu J.*, Lundqvist J., Weinberg J., Gustafsson J., 2013. Food losses and waste in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water and 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7(18): 10137-10144. (SCI, IF=5.481)
        8. Liu J.*, Folberth C., Yang H., Röckström J., Abbaspour K., et al., 2013. A global and spatially explicit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rop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ve water use. PLoS ONE 8(2): e57750. (SCI, IF=3.534)
        9. Zeng Z, Liu J.*, Savenije H.H.G., 2013. A simple approach to assess water scarcity integrating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Ecological Indicators 34: 441-449. (SCI, IF=3.230)
        10. Liu, J.*, Zehnder A.J.B., Yang H., 2009. Global consumptive water use for crop prod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water and virtual water,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5(5): W05428, (SCI, IF=3.709)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鄂温| 岑溪市| 清苑县| 托克托县| 嘉义县| 宽城| 连城县| 贞丰县| 水富县| 凌云县| 临夏市| 邵阳县| 吉隆县| 南丹县| 彭水| 临颍县| 塔河县| 宜章县| 元江| 韶山市| 称多县| 滦平县| 通河县| 临夏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水富县| 汝南县| 桃江县| 十堰市| 平江县| 高密市| 罗田县| 乐安县| 盘锦市| 东丽区| 子长县| 孝感市| 富民县| 余干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