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10條內河涌水體整治工程已經進入整體施工階段,記者昨日從市住建局代建辦了解到,中山在黑臭水體治理中首次采用干河清淤。據市住建局代建辦工程師丁道紅介紹,目前中心城區白沙灣工業明渠、羊角涌、蓮興涌、大滘涌、橫涌、員峰新涌、情景路北側河、稱溝灣涌、馬恒河、渡頭涌10條河涌正在進行整治提升。
工人每天兩班輪流 每班僅清淤幾十米
在白沙灣工業明渠城軌高架附近,記者看到現場工人正在進行干河清淤,這段河涌兩端已經用沙袋堆起的圍堰內已經抽干河水,長約200米,露出河涌的泥床,散發著陣陣臭味,現場20多名工人各司其職,其中有兩支高壓水槍正在對河涌的淤泥進行沖擊。“這個工作需要兩人一組,一支高壓水槍的水壓相當于8個標準大氣壓,兩個人前后握住水槍對淤泥進行沖散。”現場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
在高壓水槍的沖刷下,附著在河涌底部的厚厚的淤泥逐漸被沖散,現場施工項目負責人介紹,從10月28日開始,白沙灣工業明渠開始進行干河清淤和覆蓋段清淤,兩個月的時間完成清淤1747米,清出淤泥約15583立方米,“這段200米的圍堰,差不多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工人差不多每天分兩班作業,每班僅能清理幾十米。”現場可以看到清理前后的差異,淤泥層約1米,需要清理淤泥的厚度約50-60厘米。所有工人均穿著水下作業服作業,在抽淤泥泵位置,施工人員需要戴著防毒面具,淤泥已經覆蓋至其膝蓋位置。
丁道紅介紹,中心城區10條內河涌水體整治工程項目采用EPC+O模式進行,項目的施工圖設計及建設周期為18個月,運營期為5年。
昨日,在白沙灣工業明渠城軌高架附近,現場工人正在干河清淤。 記者 文波 攝
徹查排污口 防止污水偷排入河涌
丁道紅表示,干河清淤除了清理淤泥比較徹底外,最重要的是對排水口進行摸查,干河之后,所有的排水口“水落石出”,根據排水情況可以追溯排水源頭,而且在清理淤泥的過程中,還能發現被淤泥所遮掩的排水口。據了解,在此次干河清淤過程中,白沙灣上游暗管共發現15個排污口,覆蓋渠內發現63個排污口,明渠段共發現37個排污口。
除了摸查排水口,此次10條內河涌黑臭水體治理還計劃檢測管道約56.8公里,對治理河涌附近的管道進行檢測,發現其病害。
丁道紅表示,完成干河清淤后,下一步將從三個方面實現河涌的控源截污,第一在干水清淤過程中對排水口摸查的基礎上,由設計單位出具截污方案,進行控源截污施工。第二項工作是根據管道檢測結果,對破損管道進行修復,避免地下水流入污水管網,增加污水處理成本。第三項工作是對覆蓋渠等污染較大的污染源采用調蓄加一體化設施的措施降低污染物對河道的直接影響。
在清淤和控源截污等工作的基礎上,采用生態修復等措施提升河涌的自凈能力。在提升水質、改善水體環境的同時,讓中山內河涌重新變成一道靚麗風景。
新聞鏈接
干河清淤
所謂干河清淤,就是利用圍堰將河涌分段,抽干圍堰內河水后,利用高壓水槍將河涌內“陳泥固垢”沖散,再用水泵或者吸污車將污泥抽至臨時的淤泥處理廠,在淤泥處理廠內將淤泥經過垃圾分揀、脫水處理后,污水經過市政管網排入污水處理廠,淤泥脫水后再生利用,可用于綠化或者制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