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華:未來國資改革去處與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國有經濟改革將有哪些新方向?面臨的困難和出路是什么?2018年,中國經濟發展經歷史上困難最多、挑戰也最突出的一年,2019年,經濟形勢又會如何走向?未來趨勢有哪些?針對當前大家普遍關注的經濟問題,2019年3月22日,在以“探尋內生價值、重構多維邊界”為主題的“2019(第十七屆)水業戰略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資產首席戰略官邱曉華發表了精彩演講。

邱曉華
一、 如何正確認識國有經濟
長期以來,中國的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之前,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國有企業在構建中國工業化體系,實現民族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解決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中,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邱曉華表示,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有企業原有的體制機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突出的問題就是活力、效率不足。1978年,伴隨著以市場化取向為重點的改革的開啟和對世界敞開國門的對外開放,國家意識到中國的國有企業確實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適應新形勢。
改革開放以后,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一系列的探索進程。邱曉華認為,回頭看,國企改革在與市場緊密結合方面已經走了很大的一步,很多國有企業經過改革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一大批大的國有企業都走向了世界舞臺,應該說國有經濟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不過,邱曉華強調,另一方面,也確實應當看到,我國推進的是一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因此,對國有企業改革探索深化是無止境的,特別是走向新時代,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確實需要進一步改革。
關于國有經濟改革,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已經做出明確部署,邱曉華表示,歸結起來有三個方向,一是政府職能要從過去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要建立一系列國有資本的投資公司,通過資本的管理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實現國有企業結構的優化,真正把國有企業、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在組織形式上,更多地強調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發揮國企、民企特有優勢的融合、共生,讓國有企業與市場機制更緊密的結合起來,真正搞活、搞好國有企業,讓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第三,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是要通過優化國有經濟的戰略布局,成就更多世界一流的、大的國有企業,把那些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不適應競爭力需要的這些僵尸企業、落后企業逐步清出市場。
二、國企改革的困難與出路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面臨三個重要問題:第一,如何在關系國計民生領域繼續發揮主導作用。第二,在整個市場經濟構建過程中,如何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起營造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第三,國有企業具有特殊性,如何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邱曉華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他認為,一方面,目前,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領域所涉及的面依然偏廣,還沒有完全集中到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還沒有聚焦到真正能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所以要優化結構、繼續深化改革。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雖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走了很大的一步,但它的活力和效率依然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新時代下,這依然還是國企改革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第三,國有企業還需要繼續探索與市場機制更深入的結合,比如從混合所有制這樣一個新的形式上來深化國企改革。
邱曉華強調,探索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世界發展的一般趨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的變化來綜合考慮。
眾所周知,當前,國有企業改革中還存在著諸多難點,比如就業問題、債務問題、技術領域落后,還有國有企業究竟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如何與其他所有制公平競爭等問題,新形勢下,更需要思考如何破局。
邱曉華表示,首先,國有企業改革要繼續把中央關于“管資本”這一戰略構想落實好,管資本就是怎么讓資本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過資本的引領來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來增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其次,要探索優化混合所有制,該混合的要混合,該獨立的要獨立,不能不加區分地混合。混合所有制的內在含義更多的是要把國有企業構造成一個真正的企業。要構造成一個真正的企業,就需要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來辦事,更多的要靠公平的市場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去實現國有企業的新發展。邱曉華表示,經過4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中國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具有機制靈活、市場應變能力強、創新驅動力強等獨特的優越性,而這恰恰是當前國有企業比較薄弱的領域,因此,國有企業在這些方面需要進一步與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緊密結合。
第三方面,國有經濟在新時代的改革進程中,應當對外資有一個新認識,向外資經濟學習。邱曉華認為,一個國家要進入到強起來的階段。衡量強的標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國家在跨國公司的數量、跨國競爭能力的高低,這兩方面是否能夠走向世界的前列。從全球視野看中國,真正在全球具有跨國競爭能力的公司還遠遠不足,跨國公司數量也還不足,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定要培養更多跨國發展的國有經濟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因此,國有企業在改革進程中也要向外資經濟、跨國公司學習,探索如何實現全球配置資源、全球組織生產、全球銷售這樣一個跨國發展的新道路。
“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中央是明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圍繞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現階段的發展任務和戰略目標去實現國有企業新的改革,真正把國有經濟構造成一個既有活力,又有效率,更有競爭力的一流的跨國國有企業,這是未來努力的方向”,邱曉華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