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染削減生態修復技術在城市河道水體治理中大顯身手
2020-03-09 18:01 來源:走進水專項

針對城市低洼易澇區域的連通型圩區滯留河道,有行洪需求,但存在夏季水體污染嚴重,在其他季節水體相對滯留,冬季污染物濃度高、溫度低和水力停留時間長的問題,國家“十三五”水專項“河網區上游滯留河道治理和生態凈化關鍵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2017ZX07204002)”課題研發集成了河道污染削減的“截污-疏浚-活水-凈化-修復-管理”的整裝成套技術體系。
其中,課題研發的河道內源污染的生物質炭阻斷技術,以底泥為原料,通過特殊工藝加工成對河道內源污染物二次釋放具有抑制作用的新型碳基生物質炭,實現了底泥的資源化利用。河道催化強化生物協同凈化技術,首次將石墨烯光催化材料與生態浮床應用于河道水體治理中,提升了河流水質,降低了運維成本。集成以上技術,在降低水體氮磷污染物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無錫市梁溪區民豐河進行的工程示范,實現了河道COD下降58%,NH3-N濃度下降88%,TP濃度下降72%,河道水體溶解氧濃度穩定大于3 mg/L,顯著提高了河道水質。
民豐河河道現狀
目前,課題研發的關鍵技術在無錫乃至全國得到推廣使用。已與江陰市人民政府進行成果落地的合作,并在江蘇雙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成果轉化,建立生產線。在長江沿線包括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上海青草沙水庫,云南洱源西湖等23個省百余處水體治理中得到應用,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