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近日印發《廣州市2020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要將建立健全河長制運行機制、全面推進源頭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等幾大方面作為2020年河湖長制工作重點任務,全市河湖要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工作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打贏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河長制湖長制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落實黨政主體責任,協調各方力量,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市河長辦結合當前實際,制定我市2020年實施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要點,通知要求各區委、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遵照《要點》執行。
《要點》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廣州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河長制湖長制制度優勢,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聚焦“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目標,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鞏固提升治理成果。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鞏固黑臭水體剿滅戰成果,聚焦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推動千里碧道建設,全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目標
2020年是打贏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要點》提出,今年廣州全市河湖要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推動河湖生態系統保護和永續利用。
水污染防治更加徹底。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
水環境改善更加明顯。13個國省考斷面穩定達標,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61.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廣州市第7號總河長令要求確保石井河口省考斷面2020年達到V類水標準
水生態系統更加健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得到有效保護,全市林地面積保持在425萬畝左右,其中生態公益林占林地面積穩定在45%以上,濕地保護率達到52%以上。
水資源保護更加有力。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49.52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7%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10以上;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5%,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區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農村飲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水安全保障更加全面。水利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中小河流、病險閘庫等防洪薄弱環節不斷改善,完成從化區朝蓋水(蓋洞水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長度7km。
水空間管控更加嚴格。禁止侵占水源涵養空間,嚴格保護城鎮水域空間,城市適宜水域面積率不低于10%。
水景觀更加優美。建設河湖綠色生態廊道和沿岸休閑綠道,至少建成1-2個水岸公園。
水文化更加深厚。建設水文化景觀驛道驛站和水利風光帶,全面推進水利工程文化設施配套建設,著力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行動、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河長制運行機制
《要點》明確,要將建立健全河長制運行機制、全面推進源頭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等幾大方面作為2020年河湖長制工作重點任務。
加強河長辦機構和隊伍建設。貫徹省全面推動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精神,盡快推動落實河長辦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加強各級河長辦的力量配備。在區、街道河長辦設置專職工作人員,確保河長制工作長期有效運行;將借調人員的抽調時間由1年延至2年,減輕人員頻繁輪換對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保持隊伍相對穩定。進一步理順河長辦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界面,提升河長辦的統籌督導力和服務保障力。
優化健全河長制體制機制。按照《廣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年度述職工作方案》,開展河長述職工作,進一步增強我市各級河(湖)長和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治水責任感和緊迫感。結合治水推進情況,調整優化市級河長及流域河長責任河(湖)設置。探索建立河長激勵制度,對優秀河長和相關工作人員予以表揚。
規范河長履職,強化河長履職培訓。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河長湖長履職盡責的指導意見》(辦河湖﹝2019)267號),推動建立河長履職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探索建立動態化、信息化、常態化考核機制。合理界定各級河(湖)長和職能部門的責權,明晰職責和履職內容。加大責任追究工作力度,推動各區河長辦強化監督、精準問責。引導各級河長由“形式履職”向“內容履職、成效履職”轉變,將河長履職培訓的觸角延伸至各級河長,全面提升河長履職水平。
優化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新建開發及完善污染源治理、四個查清、履職督導等19個功能模塊,對原系統部分功能進行補充優化,提升使用體驗感受;加強與“四標四實”等系統的協同合作,推動污染源等信息共享;以支撐河長制各項新任務落實為目標,通過強化履職能力,挖掘履職數據,配合體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不斷優化“互聯網+河長制”功能,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加快完善“一河(湖)一檔”。全面掌握各級河湖及河長、湖長信息,系統建立河湖水資源、水域岸線、水環境、水生態等動態信息,完成“一河(湖)一檔”基礎信息和動態信息收集及填報工作,推動建立河湖動態監控與考核,實現河湖數字化、動態化、現代化監管和差異化考核。
加快推進河湖警長制實施。認真貫徹落實《廣州市公安局關于全面推行落實“河湖警長制”的實施意見》,推動河長和河湖警長的無縫對接,依法打擊破壞河湖環境、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的涉水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發揮公安機關在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生態工作中的作用,為水環境治理工作保駕護航。
河湖警長巡河
全面推進源頭污染治理工作
推進河涌、暗渠兩岸違法建設整治。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的通知》(辦河湖〔2020〕35號),將涉水違法建設整治工作向縱深推進,深入排查河涌及一二級支涌兩岸6米范圍內的建構筑物,逐一摸清權屬單位,理清違建數量,提出整改措施,建立管理臺賬。對于有產權(含產權不全)但影響污水管網鋪設或河道行洪的建構筑物,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拆遷安置工作。同時加強河涌兩岸違建的拆后管理,防止滋生新的違法建設及“臟、亂、差”現象。
擴大“散亂污”場所整治成效。將完成整治提升的“散亂污”場所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對企業環保配套設施不全的情況,責令企業限期改正,構成違法行為的依法進行查處。持續開展全市考核斷面流域范圍內工業企業、村級工業園排查整治工作,對“散亂污”工業企業加強常態化治理,發現一宗、整治一宗,2020年底前完成175個鎮街任務驗收。加強與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的行刑銜接,始終保持嚴執法、強震懾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工業企業違法排污行為。
持續加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加快推進池塘養殖水治理工作,2020年初完成相關收尾工作。強力推進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強化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利用,開展魚塘養殖水查缺補漏工作。加強畜禽養殖污水、池塘養殖水的水質檢測,確保排放水質符合治理標準要求。
大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全面落實《廣州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統籌推進“廠、網、河”一體化管理,確保污水管網運行水位正常;進一步對問題排水口進行整治,確保無污水直排河涌。
推進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提升。進一步優化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布局,推進大觀凈水廠、大沙地污水處理廠二期等17座污水處理廠的新擴建工作,到2020年建成6座污水處理廠,新增1000公里以上污水管網,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噸/日。同步開展已建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按時完成國家、省的有關考核任務。
全面攻堅排水單元達標創建。按照《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廣州市全面攻堅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方案》的部署,穩步推進全市建成區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提高雨污分流比率,2020年底前,全市排水單元達標比例達到60%,率先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含學校)類排水單元達標工作。
白云區水邊街排水單元達標建設施工現場
全力推進自然村農村污水治理全覆蓋。按照《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蓋攻堅實施方案(2019-2021年),2020年底前,全市自然村污水終端處理設施完成率100%,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完成率100%,基本消除門前屋后污水溝,污水收集實現管道或暗渠化。
有序推進管網隱患修復和錯混接整改。按照“做一片、成一片”的原則,進一步深化“洗管、洗井”,分區域、分階段,針對存量排水管網摸查工作中發現的各類隱患和錯混接問題,系統推進全市排水管網隱患治理,及時修復排水管網隱患,提高現有管網的排水能力。
有序推進合流渠箱改造。落實污澇同治,按照“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的原則,以合流渠箱為重點,實施清污分流改造,實現“污水入廠、清水入河”。根據《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要求,2021年完成中心城區影響河涌黑臭的重點渠箱清污分流工程;非中心城區參照中心城區做法,2021年全面完成轄區內主要合流渠箱的清污分流工程。
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筑牢水安全基礎。全面完成珠江堤防達標提升項目,干堤防洪(潮)標準達到200年一遇。扎實推進落實《廣州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補短板行動方案(2017-2021年)》,繼續做好小水庫達標加固工作。制定《廣州市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推進水庫規范化管理,落實小水電安全綠色發展。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分級系統治澇,強化內澇風險點排查整改,加快推進尚未完工的內澇風險點治理,對已完成的內澇治理項目,長期跟蹤復核項目效果;進一步推進排水應急搶險工程,持續治理江水倒灌點。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做好迎接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評估考核準備。
加強小微水體日常管護工作。建立監督管理體系,明確行業管理部門及日常管理責任主體,落實管護資金,加強日常管理養護。落實鎮街、村居、河段長職責,開展日常巡查,將小微水體納入河湖長制管理體系,構建長效管護治理機制。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建設雨水花園、蓄水池、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提高中心城區防御暴雨能力。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單位、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力推廣應用透水鋪裝,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強化優良水體和飲用水源保護。繼續推進實施《廣州市水污染防治強化方案》,以河長制為抓手壓實各級河長水污染防治責任,全力推進落實各項水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狠抓污染源查控,持續強化水質監測預警排名,加強優良水體斷面達標攻堅力度,強力推進重點斷面水質提升。以“千噸萬人”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開展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工作。
高質量規劃建設廣州千里碧道。盡快修改完善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按程序上報市政府審批并印發。2020年全市計劃建設300公里以上碧道,重點推進從化流溪河、海珠環島路、天河臨江大道、越秀二沙島、新河浦、荔灣沙面、黃埔生物島等58公里碧道示范段建設工作。
從化區牛欄河碧道建設,打造“河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廊道
嚴格管控河湖保護范圍。有機銜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成果,印發實施《廣州市河涌水系規劃(2017-2035年)》,劃定全市藍線管理范圍,嚴格河湖管理范圍控制線和水域岸線的用途管制。嚴禁非法侵占河湖管理范圍,對岸線亂占濫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逐步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
扎實推進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任務。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河湖管理范圍和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的劃定工作。明確劃界實施方案,盡快落實劃界工作經費和技術支撐單位,嚴格按照程序和技術要求組織劃界工作,把好劃界成果質量關。加強對各區的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業務指導,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檢查等方式提高劃界工作水平。及時將已完成劃界的錄入廣東河湖劃界成果審核系統。
加強水上保潔監管和執法檢查。聚焦廣佛跨界流域、國考斷面、黑臭水體等重點水域,加強水域保潔監管,繼續組織開展珠江主航道廣州段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無證運輸建筑廢棄物等違法行為,督促各區按照法律和規范要求落實好區級水域保潔和執法工作。
嚴格水資源管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開展區級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加強規劃審批決策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產、以水定人等四定”工作,積極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開展流溪河、沙灣水道、陳村水大道、東江北干流、增江、西江引水等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設與評估工作。
-
10:24發送完畢822
-
昨天 00:01發送完畢2371
-
星期五 09:54發送完畢2702
-
星期四 10:12發送完畢2142
-
星期三 11:14發送完畢2421
-
星期二 11:49發送完畢2461
-
星期一 13:24發送完畢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