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委風采 | 陳同斌: 用專業態度做有機固廢好氧發酵和土壤修復
編者按
作為期刊發展的學術顧問,編委的學術水平及其對期刊的關注程度深刻地影響著期刊的發展。《中國給水排水》發展至今,一直得到各位編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將推出“編委風采”專欄,帶您認識和了解《中國給水排水》各位編委,敬請關注!
編委簡歷
陳同斌,男,1963年生,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廣西壯族自治區“八桂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歷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地表環境化學過程與健康室主任、環境修復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固廢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標準委員會全國環保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住建部科技委員城鎮水務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市容環境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委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生態環保部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專家委員會委員、環保部/司法部環境損害鑒定專家、農業農村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農業部肥料登記證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審計署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咨詢專家等。
學術成就
(1)在國際上第一次發現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研發了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的成套技術,并在我國10余省市推廣應用。
(2)推動了好氧發酵理論和工藝技術的智能化,發明的智能好氧發酵技術已在我國20多個省市推廣應用80多個工程案例。
(3)主持4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主編論著8冊,主編參編標準法規20余項,申請發明專利3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0余項,培養研究生80余名。
主/參編的部分標準法規:
《土壤環保保護法》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農用地污染土壤修復項目管理指南》
《農用地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規范》
《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農用泥質》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林地用泥質》
《堆肥自動監測與控制設備》
《好氧堆肥氧氣自動監測設備》
《垃圾源臭氣實時在線監測設備》
《一體化好氧發酵設備》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好氧發酵部分)》
支持期刊發展
協助雜志社審稿,撰寫和推薦優質論文,支持雜志社舉辦的“污泥處理”系列專題學術會議。
近年來在《中國給水排水》共發表6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有
[1]郭廣慧,陳同斌,雷梅,鄭國砥,王燕文.污泥堆肥產物在農業利用中的潛力和問題[J].中國給水排水,2016,32(20):34-38.
[2]彭淑婧,陳俊,鄭海霞,李雪怡,杜偉,鄭國砥,陳同斌.畜禽屠宰污水廠臭氣治理工程設計與應用[J].中國給水排水,2015,31(22):70-73.
[3]周海賓,高定,陳同斌,鄭國砥,陳俊,蔡璐,劉洪濤,潘恬豪,顧閏堯.污泥生物好氧發酵的脫水及其過程模擬研究進展[J].中國給水排水,2015,31(14):1-6.
[4]李雅嬪,楊軍,雷梅,陳同斌,鄭國砥,劉樹慶.北京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屬污染風險評估[J].中國給水排水,2015,31(9):117-120.
[5]潘恬豪,陳同斌,鄭國砥,高定,劉洪濤,周海賓.酒精加工廢棄物與城市污泥混合高溫好氧發酵效果[J].中國給水排水,2014,30(13):106-109.
[6]楊建勞,張軍,李海翔,劉洪濤,陳同斌,葉旭明,張學洪,鄭海霞,黃振宏,羅中會,高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鎮污泥特性與處置方向[J].中國給水排水,2013,29(3):87-89.
[7]郭瑞,鄭國砥,陳同斌,高定,劉洪濤,彭淑婧.生物濾池去除臭氣及VOCs的研究進展[J].中國給水排水,2012,28(23):138-142.
[8]楊淇微,高定,鄭國砥,陳同斌,劉洪濤.污泥處理與處置工程的除臭工藝和材料[J].中國給水排水,2012,28(23):145-148.
[9]鄭海霞,劉洪濤,陳同斌,高定,陳俊,鄭國砥,沈玉君.智能控制污泥好氧發酵工藝的碳減排效果[J].中國給水排水,2012,28(21):150-153.
典型工程案例
遵化市有機固廢無害化處理處置項目
遵化市有機固廢集中資源化處理示范工程日處理60t含水率為80%的市政污泥等。配置2套一體化智能好氧發酵裝備,通過智能機器人實現混料、輸送、發酵、勻翻、供氧、監測、自控、凈化等功能集成,可實現連續生產、一鍵式智能操作,處理后的發酵產物用于有機肥生產、園林綠化、土地改良等。該項目主要有5個特點:
一個鍵操作:操作管理智能化,避免技術難題;
一個機器人:發酵過程自動化,避免人工作業;
一個密封艙:臭氣廢水全凈化,避免環保困擾;
一個新景觀:設施整體美觀化,避免臟亂印象;
一個月竣工:投資成本合理化,避免廠房建設。
編輯:衣春敏
制作:文 凱
審核:李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