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廊 NO.07 2021 61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策略探究 布 暹1 譚 旋1,2 (1.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2.中建三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摘 要 :城鎮公共配套設施正逐步完善,但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的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相關部門應 對其進行改進,提升管網設計內容的合理性。文章對城鎮污水管網系統規劃設計中的問題進行總結,從集中收集規劃 方法、污水管網規劃設計制度化、保證污水管網處理體系的完善性、做好建成區排水管網改擴建工作、強化污水管網 建設施工管理五方面,論述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策略。 關鍵詞 :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處理體系 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城鎮居民對污水管系統規劃 設計提出了新要求。從污水管網規劃設計工作執行情況可 知,由于排水體制混亂、管網覆蓋率低等問題,將引發城鎮 周邊河道、池塘污染等現象。相關工作人員應根據實際情 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解決策略,避免影響城鎮污水管網建 設的有效性。 1 城鎮污水管網系統規劃設計特點 在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中,具備了結構復雜、覆蓋率 低等特點,相關工作人員為了提升污水處理效率,應遵循分 區、分層建設等原則,實施新的建設手段。管理人員應對周 圍實際情況進行考慮,保證管網的合理布置。與城市管網相 比較可知,城鎮管網易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導致建設環節作 業問題頻發,影響污水管網系統的整體性。在后續污水管網 規劃設計工作執行時,管理人員應對該類問題提高重視程 度,避免管網建設出現不合理情況。新時期城鎮污水管網建 設時,除了應對污水處理現實性需求進行綜合考慮外,應呈 現出堅固性特點。從管網發展角度來看,應在新時期做好城 鎮污水管網建設工作。 2 城鎮污水管網系統規劃設計中的問題 2.1 新舊污水管網銜接狀況較差 在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過程中,新舊管網銜接屬于常見問 題,部分城市污水管網設計表面良好,內在設施老舊,城區 面積不斷擴大狀態下,污水管網功能性存在明顯的不足之 處。新舊污水管網銜接狀態較差,對后續工作開展造成較大 影響,老舊污水管網的改造或新污水管網建設,屬于后續城 鎮污水管網發展的主要趨勢,新舊污水管網應保持良好銜接 狀態。從實際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污水管網建設主體難以有 效銜接新舊污水管網,導致部分污水管網功能無法發揮,老 舊污水管線只能閑置,浪費管線資源。 2.2 污水管網建設施工管理力度不足 污水管網建設施工管理力度比較薄弱,是部分城鎮污水 管網功能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在工程作業期間,發包單位會 將主體污水管網建設事宜承包給相關施工單位,污水管網建 設主體資質較差,無法保證施工管理的完善性,最終導致污 水管網建設出現問題,造成管網的污水排放能力不達標,且 污水管網建設施工不在地面,增加了污水管網建設施工過程 的監督難度。 部分污水管網承建主體為了節省成本,選擇應用質量較 差的管材,監督部門難以及時發現。再加上污水管網建設施 工管理力度不足,易導致污水管網建設施工出現次生性問 題,無法保障實際污水管網質量,增加了污水管網建設問題 的出現概率。 2.3 污水管網排放負載設置不合理 實際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中,排放負載設計不合理情 況較為常見,成為城鎮污水管網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三四 線城市在管網建設中,污水管網除了完成污水排放任務外, 還需要進行雨水排放,會導致污水管網負載量大幅上升,超 標情況明顯。一旦出現連續降雨天氣,污水管網排放負載會 上升較高水平,增加城市內澇風險。現階段,在部分小型城 市和鄉鎮發展中,污水管網建設未設計相應的排放負載,污 水管網依舊是雨水排放途徑,排放壓力將受降雨量影響。 實際設計任務執行時,未科學設計污水管網排放負載, 增加了污水管網的損壞概率,為后續維護工作的開展帶來了 新問題。因此,污水管網建設層面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污 水系統的正常運轉。 2.4 污水管網設計選材不恰當 城鎮污水管網設計時,選擇材料時應綜合分析多種影響 因素,如污水管網具體使用壽命、管道鋪設深度、使用人 數等。 建設中引進的污水管網材料主要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在 管道銜接處,需要依靠砂漿進行施工,污水管道長期處于污 染、浸泡狀態,會縮短使用壽命,管道銜接處會出現漏水情 況,除了對管網排水能力產生影響外,會導致地下水污染。 各污水管網建設單位應做不斷完善施工技術,選擇合適的材 料執行建設操作,以此延長污水管網使用壽命。 3 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策略 3.1 集中收集規劃方法 污水管網的規劃設計主要內容是實現污水的收集和輸 送。因此,為了降低排水體制混亂問題的出現概率,設計人 員應對管網進行具體的設計劃分操作,可以使污水管網系統 按照實際要求進行污水收集和輸送,可進行區域化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應按照全覆蓋、全收集理念,避免出現 污水亂排、亂放等現象,可避免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對污 水排放管網進行設計規劃時,相關工作人員應強化對排污系 DOI:10.19301/j.cnki.zncs.2021.07.031 智能管廊 NO.07 2021 62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統作用的宣傳力度,使居民意識到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的重要 性,提升居民的排水自覺性,避免垃圾、易堵塞物品進入排 污管道內部。 3.2 污水管網規劃設計制度化 從實際城鎮發展建設水平研究中可知,產業結構分布及 人口數量屬于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實際排污質量設計上,應 以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污水排放標準為基礎,與當地經濟發展和水生態情況結合, 構建完善的排放制度。 工作人員應根據不同排污區域、不同規模的污水設施, 制定合適的排污標準。例如,在大型污水處理廠及收納水體 中,以封閉式河流狀態為主,工作人員應嚴格控制污水排放 標準,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可適當降低設計標準,滿足具體的 設計要求。 工作人員應借助污水檢測傳感器、計算機技術等先進的 技術手段,建立完善的污水質量監控系統。在該項操作的幫 助下,工作人員可實現對污水排放過程的24 h監測,污水中 出現污染物超標現象時,報警系統會立即發出報警信息,阻 止超標進水問題繼續發生。 3.3 保證污水管網處理體系的完善性 針對當前城鎮污水管網體系缺陷問題,應保證節能減排 處理體系的完善性,提升污水管網運行效果。實際規劃設計 工作執行時,工作人員應履行節能減排理念,強化污水管網 運行體系的高效性,提升城鎮污水管網覆蓋率。 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區域建立污水管網處理體系時,應以 小型污水處理廠建設為主。相關建設單位需要引入一體化埋 地式污水措施設備,可較好地控制管網規劃和設計成本。污 水管網處理體系處于完善狀態時,應建立可靠的管理制度, 為后續施工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施工人員應避免各種 因素影響,不可隨意取消污水管道、污水支管等設施,不可 占壓污水管線。 3.4 做好建成區排水管網改擴建工作 在建成區中,若需要重新規劃和布局,相關工作人員可 根據具體分流制內容進行相關操作。由于多種影響因素的限 制,管網無法實現分流制整改,工作人員需要采用另外兩種 手段。 第一,街坊內污水出路可選擇埋設一根污水專用管,以 街坊內為出發點,接入有分流制區域內,使街坊內雨水和市 政河流管處于相接狀態。 第二,工作人員可先利用化糞池處理,再與雨水管融 合,接入市政合流管。時機成熟后,再選擇取消化糞池,將 污水全部歸集到污水處理系統中。 當區域均處于維持河流系統狀態時,相關部門應沿著河 道埋設截污管道,提取旱流污水截流倍數取值情況。如果在 晴朗天氣條件下,可通過截留管實現截流操作,再進入污水 排放處理環節。雨天時,截流部分河流污水應進行統一處理 和排放,將另一部分河流污水排入河道。截流倍數的選擇應 可展現截流技術的優勢,實際截流倍數越高,將減少雨天進 入河流的污水,借此控制河流污染程度,提升截流工程量的 應用效果。 3.5 強化污水管網建設施工管理 實際城鎮污水管網建設中,實際施工管理力度應得到穩 步提升,相關部門及污水管網建設主體應完善污水管網建設 施工管理制度。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應承擔污水管網建設施 工監督責任,借助常態化建設施工,監管施工建設中材料的 選擇及使用情況。 實際城鎮污水管網建設主體應提前確定建設施工全面管 理內容,有效結合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等,安排不同工作人 員管理不同層面的建設施工內容,避免污水管網工程質量受 到影響。除此之外,在實際污水管網建設上,可以借鑒歐 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經驗,在施工時引入新的材料和設備, 縮短污水管網的建設周期,避免施工質量出現問題。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為了 避免污水管規劃設計質量受到影響,應結合已經竣工的管道 結構特點,充分分析周邊河道、池塘等自然因素,避免對周 圍環境產生影響。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上,應保證污水處 理質量與國家標準要求相符合,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 本原則。 參考文獻 [1] 劉戰廣,譚學軍,陳嫣.基于水量平衡分析的城鎮污水管網定性診 斷研究[J].給水排水,2020,56(9):113-118. [2] 李玉升.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策略分析[J].居舍,2017(26):67. [3] 沈倩.陜南山區小城鎮污水管網規劃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 科技大學,2017. [4] 林文周,李瑩瑩.城市污水工程規劃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14, 40(24):141-142. [5] 房淑玲,王忠元,高富.淺談污水管網規劃設計[J].混凝土與水泥制 品,2013(12):34-35. [6] 蘭成全.市政給排水設計與規劃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 2010(18):301-302. 作者簡介:布暹,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市政給排水及水處理 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