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用冶金礦山固體廢棄物生產透水磚,堅固防滑,耐磨耐腐,是建設海綿城市的理想產品。”承德德廈建材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宗文會說。
在承德,像德廈建材一樣通過深度開發讓固體廢棄物起死回生、變廢為寶的企業不在少數。承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楊玉興說,經過10多年的發展,承德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已成為一大產業。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尾礦制備新型建材項目130余個,砂石骨料生產企業46家,帶動就業6000余人,年消納利用各種固廢物質7000多萬噸,全市尾礦綜合處置率達95%以上,產品熱銷國內,一些中高端產品還走出國門。
“承德固廢處理能夠形成產業,完全是被日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越來越強烈的環境改善訴求倒逼出來的。”楊玉興開門見山。承德是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之一,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基地,多年的礦業發展產生了大量冶金礦山廢棄物。截至目前,累計存積量達30億噸左右,占到全國的十七分之一、河北省的四分之一。如此龐大的尾礦儲存,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生態環境,而且還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隱患。
承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被確定為首都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承德市委、市政府決定,按照“規劃先行、科學有序、穩中求進、進中求效”的原則,全面推進以尾礦開發利用為重點的固廢綜合開發利用,將固廢利用作為經濟發展、干部任免、環境改善的重要考核指標,全市集中力量打造了4個產業園區,扶助30家龍頭骨干企業發展壯大。
宗文會說:“承德德廈建材有限公司就是政府強力扶持成長起來的固廢消納企業,企業剛成立那會兒,政府不僅組織了專題招商會,主管領導還親自帶隊幫助企業推銷產品。”通過20年發展,該企業目前已經成為年消納固廢10萬噸至12萬噸的深加工企業,總產值近億元,總利潤過千萬元。
進入承德新通源新型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被火熱的生產場面所吸引,生產線進的是冶金礦山固體廢棄物,出的則是微晶石板材。“這種高端建材每平方米能賣到300多元,原料就是尾礦砂。”公司董事長張瑞軍說,這種高端板是公司的專利產品,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光澤度、耐酸堿等性能指標均超過天然石材,可以按照客戶需要生產各種花色和規格,深受國內外高端客戶所青睞。
進軍新型環保材料領域之前,張瑞軍是一位擁有9個采礦權證的“礦老板”。他深知光靠“吃資源飯”的企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但轉型進行尾礦產品深加工后產品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終于,他在一次展會上接觸到了河北睿索固廢工程技術研究院的專家,通過深度合作研發出高端產品。
專就固廢綜合利用進行新產品及新裝備深度研發的河北睿索固廢工程技術研究院,在新通源公司設立了尾礦綜合利用技術開發中試基地,研制出了尾礦渣“一分為三”綜合利用方案――精細顆粒做微晶石等高端產品;中等顆粒做泡沫陶瓷等中端產品;粗顆粒做透水磚等低端產品,實現了尾礦渣“吃干榨凈”式生態處理。
科技創新撬動了固廢高效利用,通過河北睿索固廢工程技術研究院牽線搭橋,承德市與40余家科研院所成立了“京津冀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交流合作平臺。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河北恒釧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科技創新的受益者,這家企業采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科研成果,利用尾礦生產微晶發泡板材。該公司總經理池宗鵬說,原來建筑內墻體需要壘砌,如今采用發泡板材,只需根據墻體尺寸進行合理切割,到工地拼裝起來即可,施工效率極高。
目前,承德尾礦制備新型建材產品已涵蓋墻體材料、路面材料、裝飾材料、保溫材料、砂石骨料等10大系列70多種產品。承德投產及在建垃圾發電企業5家,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水泥窯5座,不僅能夠全部消化整個城鄉的生活垃圾,而且還能消化33萬噸有害固廢。
承德環能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敬遠說,目前承德市區及承德縣的生活垃圾、餐余垃圾全部進環能熱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對這些垃圾綜合利用,每年可產熱電10006.6千瓦時,蒸汽14.21萬噸,節約標煤4.9萬噸。
堅持不懈發力,承德固廢資源化利用產業已產生規模化效益,規上生產企業超過50家,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不僅被確定為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試點,還通過國家工信部選拔,順利進入了全國12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名單。(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