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生態環境)是中建集團唯一的生態環境領域的投資運營平臺公司。2013年12月,由中建集團100%出資成立,成立時注冊資本金5億元。2021年4月,經集團批準更名為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獲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3.4億元,注冊資本增加至18.4億元。
公司積極踐行“兩山”理論,響應“雙碳”目標,堅持“科技創新+資本運作”雙引擎驅動,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的生態環境治理投資運營集團,中國建筑旗下環保行業運營業務最專業公司”。
企業資質方面,擁有包括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壹級資質,具備水利水電、市政設計等資質增項能力;環保工程專業承包三級資質、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機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
員工隊伍方面,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擁有雙聘院士2人,碩博士以上高學歷人才163余人(博士12人),高級以上職稱58人,形成了一支專業覆蓋齊全、中青年結合的技術創新團隊。公司以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引擎,利用央企品牌優勢,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水科院、中科院生態中心、南京大學、環保部固廢中心等單位建設了多個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平臺,正在籌備成立的中建生態環境研究院是中國建筑唯一的領域研究機構。
歷史沿革方面,公司前身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2014年完成對水務環保業務的行業研究、產業論證,啟動水務環保業務,在市場開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隨后公司在在科技隊伍建設方面快速發展,在2018年正式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入列國資委“雙百企業”。公司進一步完善體系架構,于2021年7月1日正式更名為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簡稱“中建水務”)是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建集團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也是我國建筑領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2017年,公司新簽合同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102家中央企業中分別列第4位、第6位,第13次獲得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位居2018年度《財富》世界500強第23位,《財富》中國500強第3位,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44位,獲得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A級,為全球建筑行業最高信用評級。
2014年1月8日,中建集團整合全系統優質水務、環保產業資源組建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作為集團實施“中建藍海”戰略的專業化水務環保公司。
中建水務以“國內領先的生態環境系統解決領導者”為愿景,業務范圍涵蓋“8 2”業務領域,即流域水污染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市政給排水、污泥治理、固廢、建筑垃圾資源化、土壤修復八大業務和核心裝備及環境技術監測等水務環保行業全產業鏈。
中建水務以技術為核心、以設計為引領、以投資為帶動、以運營為重點,創新提出技術 設計 投資 運營“四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形成EPM PPP OM為主的商業模式,依托母公司品牌、市場布局、規劃設計、融投資、施工建設、技術研發等優勢,強勢進軍水務環保行業。以全國首家河長智庫戰略合作為基礎,以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技術研發創新團隊為核心,承擔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全產業鏈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十三五”國家重點專項一級課題,形成了全流域綜合治理集成技術體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體系、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體系及水務智慧運營平臺技術體系等自有核心技術,打造了一批示范項目,實現了多個“全國第一”,包括承接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首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PPP特許經營項目——北京豐臺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全國首個大型海綿城市EPC智慧城市建造項目——南京南部新城EPC項目;全國首個考核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的新治水模式項目——深圳坪山河干流綜合整治項目等。
中建水務以“創造美好環境,拓展幸福空間”為企業使命,以實施中建“藍海”戰略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己任,致力于打造中建新的產業增長極,力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的踐行者和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力軍。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