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山東省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13日訊 (記者 劉自銳)1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姜衛良介紹,山東是農業大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很大,據初步統計,達到了7000萬噸左右。利用好了,就是寶貴的資源,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生態環境。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促進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強政策支持和工作推進,全省總體上已經形成了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為主要方向,“農用為主、多元利用”的格局,圓滿完成了“十三五”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的既定目標。
這次出臺的《若干措施》,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明確“要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姜衛良說,強化整縣推進。我們將遴選一部分秸稈資源量大、綜合利用潛力大的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整縣制推進項目。全面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對所需設施設備,實行應補盡補。同時,還將總結、完善典型技術模式,擇優遴選作為年度全省農業主推技術,進行規模化推廣,輻射帶動面上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提升。
強化收儲服務。以項目縣建設為抓手,培養壯大秸稈綜合利用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產業化利用主體,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機制。支持依托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秸稈收儲站點,提供秸稈收集儲運綜合服務。鼓勵發展農作物聯合收獲、打捆壓塊和儲存運輸全程機械化。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支持配備和升級改造打捆、壓塊等秸稈收儲機械,提升秸稈收儲裝備水平。
同時,強化培訓宣傳。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培訓機構的作用,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秸稈綜合利用的好典型、好經驗、好模式,為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圍繞以上重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還要進一步深入謀劃,細化任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斷鞏固提升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效,確保完成“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的任務目標。
-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侯翠榮女士,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龍鋼先生,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先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徐啟峰先生,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姜衛良先生,解讀《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記者提問。首先,請侯翠榮女士介紹有關情況。
- [04-13 15:04:21]侯翠榮: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作出專門部署,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會同省有關部門(單位)起草了我省貫徹落實文件,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后,近日以省生態環境委員會文件印發了《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下面,我介紹一下相關情況。一、出臺背景2021年,山東在超額完成“十三五”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任務的基礎上,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PM2.5濃度連續2年保持兩位數改善,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六成;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同比改善13.1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全國第一,在2020年歷史性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的基礎上,又歷史性全面消除五類水體,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任務任重道遠。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殷切希望山東做到“三個走在前”,為全省深入開展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意見》突出了從“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的重大決策,以更強力度、更大深度、更寬廣度明確了“十四五”及2035年全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路線圖、任務書。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意見》任務要求,以更高標準打好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生態環境廳會同32個省有關部門(單位)編制完成了《若干措施》。
- [04-13 15:08:26]侯翠榮:
二、主要特點《若干措施》在系統梳理《意見》的基礎上,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的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做到了三個緊密銜接:一是緊密銜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落實山東“三個走在前”的部署要求。二是緊密銜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推動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等重點工作。三是緊密銜接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落實“十四五”時期各項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一是“實”,確保務實管用。重點突出我省“走在前”的措施、體現山東特色的工作任務以及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的政策等內容,對涉及國家事權、外省事項以及可直接落實的工作任務不再體現。二是“細”,細化責任分工。結合當前實際,將“十四五”時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任務措施細化、實化、具體化,逐條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三是“新”,力求突破創新。《若干措施》中,有27條為我省創新性開展的任務措施,有24條為我省提高標準落實或率先完成的任務措施。例如,藍天保衛戰方面,建立工業源全口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因子清單,建成臭氧源解析平臺。碧水保衛戰方面,實施“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即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行動,到2023年,要有80個左右的縣完成整縣制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凈土保衛戰方面,整縣制推進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創建。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建設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定位觀測研究站和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加快打造濟南-德州-聊城、濱州-淄博-東營沿黃百里綠色長廊。生態環境安全方面,探索制定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制度等。
- [04-13 15:11:51]侯翠榮:
三、主要內容(一)主要目標主要對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細顆粒物(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消除、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等關鍵指標的目標任務進行了明確,對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重污染天氣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生態系統質量提升等提出了要求。同時提出,到2035年,全省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二)重點任務一是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治理,深挖降碳潛力,深化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推進全省碳排放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青島市開展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二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消除重污染天氣、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3場攻堅戰,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控制,強化道路揚塵綜合治理,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設區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兩個清零,一個提標”為抓手,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以總氮污染防治引領陸海協同治理;以湖區面源污染治理為重點,保障南四湖東平湖水質安全;以“千噸萬人”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推進農村飲用水水質保障。四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整縣制推進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抓好農用地源頭防控和土地安全利用,嚴格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名錄管控和準入管理;推進地下水協同治理;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等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扎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突出黃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廊道建設和灘區治理;穩步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礦山修復和城市生態修復;開展全省生態狀況、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5大評估;強化“兩山”實踐基地、美麗河湖海灣示范引領。六是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建成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強化市級以下輻射監管機構與隊伍建設,守牢核與輻射安全底線;探索制定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建設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嚴格控制環境風險。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04-13 15:12:17]丁紹敏: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 [04-13 15:12:52]中國環境報記者:
請問“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在聚焦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方面 ,有哪些重點舉措?
- [04-13 15:20:24]侯翠榮:
當前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空氣質量總體上仍未擺脫“氣象影響型”,水環境治理任務依然艱巨,歷史遺留的土壤污染問題也較為突出。“十四五”期間,我們必須要以更高標準深化藍天、碧水、凈土三大領域治污攻堅。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提升攻堅目標,要求持續降低PM2.5濃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部署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大標志性戰役,實現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回應民生關切,推進涉氣問題整治,加大揚塵管控,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實施“兩個清零,一個提標”行動,到2025年,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清零,60%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加強陸海統籌,開展小清河流域陸海協同共治試點,40條國控入海河流全部穩定消劣,65條其他入海河流基本消劣,主要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實現負增長;緊盯南四湖東平湖兩大調蓄水庫面源污染治理,編制面源治理方案,實施蘆葦實驗性平衡收割及綜合利用試點;開展“萬人千噸”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和勘界定標。打好凈土保衛戰方面,突出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工程,完成現有1398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整縣推進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高質量推進青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和魚臺縣、蘭陵縣農用地安全利用試點,趟出路子、作出示范;持續推進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到2025年,完成一批化工園區、化學品生產企業、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礦山開采區、尾礦庫等重點污染源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在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創建。為確保《若干措施》落實落地,我們已經啟動對“藍天、碧水、凈土”三個保衛戰行動計劃的修改完善工作,在重點指標、重點城市、重要節點、重點措施方面,進一步細化、實化、具體化,推動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
- [04-13 15:21:01]中宏網記者:
眾所周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離不開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請問,在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 [04-13 15:22:54]龍鋼:
黨中央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這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準確把握減污與降碳的內在聯系,切實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在規劃引領、政策完善、過程監管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深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優化工業內部結構,構建低碳化產業體系,是減少能源消耗總量、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根本措施。省發改委在認真編制“十四五”規劃的基礎上,出臺《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2021年完成粗鋼產量、焦炭產能壓減任務,整合轉移煉油產能780萬噸,石化、冶金、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增長至31.7%、較2020年提高1.5個百分點。在全國率先明確“兩高”項目范圍,深入開展摸排檢查和違規項目整改處置,建立全省5308家“兩高”企業電子臺賬,創新提出新建項目“五個減量替代”工作思路,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 [04-13 15:25:31]龍鋼:
二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對于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有著直接作用。近年來,我省聚焦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入魯、天然氣“四大板塊”做加法,通過煤炭去產能和關停淘汰落后燃煤機組做減法,加快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推動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及占比快速提高。今年以來,陸續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能源保障網2022年行動計劃、新能源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等,著力打造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等四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快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預計全年關停退出煤電機組200萬千瓦以上、更新改造6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7000萬千瓦以上。三是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及時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健全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制定出臺《關于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促進能源資源高質量配置利用有關事項的通知》,確定了“嚴控‘兩高’,優化其他”能耗雙控工作思路。對“兩高”行業用能實行閉環管理,單獨核算其能耗、煤耗,確保“兩高”行業能耗煤耗只減不增。對非“兩高”行業,向各市下達部分能耗指標予以保障,允許通過省級能耗指標收儲交易平臺獲得指標支持。對于普遍關注的能耗雙控考核,按照“強度優先、總量為輔”工作理念,推動“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控制范圍”等利好政策落地落實。四是統籌推進綠色發展。堅持將綠色作為發展底色,印發實施“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加快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綠色發展綜合評價方案,構建綠色發展“1+2”政策體系。積極推進示范創建,推動東營市成功入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突出城市、南四湖流域列入國家第二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德州高新區列入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持續抓好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指導泰安、棗莊、蘭陵、鄒城4市(縣)加快建設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對照《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若干措施》任務分工,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統籌做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我就介紹這些,再次感謝大家對發改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 [04-13 15:26:07]大眾日報記者:
據了解,《若干措施》提出“要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對此,將采取哪些措施?
- [04-13 15:30:16]姜衛良: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很大,據初步統計,達到了7000萬噸左右。利用好了,就是寶貴的資源,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生態環境。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促進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強政策支持和工作推進,全省總體上已經形成了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為主要方向,“農用為主、多元利用”的格局,圓滿完成了“十三五”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的既定目標。這次出臺的《若干措施》,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明確“要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聚焦這些部署要求,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強化整縣推進。我們將遴選一部分秸稈資源量大、綜合利用潛力大的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整縣制推進項目。全面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對所需設施設備,實行應補盡補。同時,我們還將總結、完善典型技術模式,擇優遴選作為年度全省農業主推技術,進行規模化推廣,輻射帶動面上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提升。二是強化收儲服務。以項目縣建設為抓手,培養壯大秸稈綜合利用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產業化利用主體,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機制。支持依托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秸稈收儲站點,提供秸稈收集儲運綜合服務。鼓勵發展農作物聯合收獲、打捆壓塊和儲存運輸全程機械化。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支持配備和升級改造打捆、壓塊等秸稈收儲機械,提升秸稈收儲裝備水平。三是強化培訓宣傳。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培訓機構的作用,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秸稈綜合利用的好典型、好經驗、好模式,為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圍繞以上重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入謀劃,細化任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斷鞏固提升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效,確保完成“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的任務目標。也懇請社會各界繼續給予關注和支持!
- [04-13 15:30:50]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若干措施》明確要求,到2023年,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到2025年,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清零。請問“十四五”期間,計劃采取哪些舉措達成這一目標?
- [04-13 15:34:17]徐啟峰:
這次發布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省住建廳高度重視,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我們認真研究、結合工作實際,起草了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開展排查。指導各市對城市和縣城建成區內水體開展全面排查,通過“天上看、地上查、群眾報”三種方式進行。“天上看”就是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對接,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等形式,對城市和縣城建成區內水體開展拉網式、無死角排查;“地上查”就是組織專門人員對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情況開展全面排查與梳理;“群眾報”就是發動群眾積極舉報身邊的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問題,重點看270條已經整治完成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重點查城市建成區的河湖坑塘是否形成新的黑臭水體。二是持續開展整治。指導各市對新排查出的城市黑臭水體按照“一河一策”原則,篩選技術方法、確定技術路線、預估工程量、預測整治效果,形成科學的整治方案。從實際出發,堅持適用性、綜合性、經濟性、長效性和安全性相統一,因地制宜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清水補給等手段,全過程綜合整治,增強河湖自凈功能,堅決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實行動態管理、動態清零。三是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指導各市對已經完成整治的270條城市黑臭水體鞏固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實行日常監管巡查制度,建立遠程視頻監控,落實日常管理和維護單位、資金、制度和責任人,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的城市水體保護長效管理機制。配合生態環境部門定期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水質交叉檢測。按照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鼓勵群眾“隨手拍”,建立群眾有獎舉報制度。統籌利用數字城管、智慧水務等平臺,大力推廣數字化監管方式對城市水體實時監控,確保“十四五”期間全部實現清零。
- [04-13 15:34:57]山東臺融媒體資訊中心記者:
請問,自然資源領域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效?
- [04-13 15:38:41]馬福義:
全省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扛牢主體責任,聚力抓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自然資源任務落實落地,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一是高質量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把黃河口國家公園納入到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省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創建工作。省自然資源廳與東營市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創建工作任務臺賬,按照時間表、路線圖逐項落實任務。編制了黃河口國家公園綜合科考報告、符合性認定報告、社會影響評價報告,整合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其他7個自然保護地,擬定黃河口國家公園設立方案、總體規劃,明確功能區劃和差別化管控要求。研究提出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設置初步方案,構建法規政策制度體系,有序調處矛盾沖突。去年10月19日,國家公園管理局批準《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方案》,標志著黃河口國家公園進入實質性創建實施階段。到去年底,創建方案確定的8項任務順利完成。今年3月中旬,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評估工作組,對創建工作進行了評估驗收。
- [04-13 15:39:29]馬福義:
二是突出抓好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實施。組織建立黃河流域山東段重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庫,圍繞黃河下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三角洲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灘區生態綜合整治等重點任務,組織實施泰山區域、沂蒙山區域、尼山區域、沂山區域等一批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同時,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4291處,恢復土地面積3.2萬公頃。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等16項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推動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修復、生物多樣性提升。三是扎實推動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根據國家林草局部署,編制《山東省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科學合理布局國土綠化空間,系統謀劃科學綠化工程項目和保障措施,制定鄉村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退化林修復等6個科學綠化技術導則,出臺《山東省森林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山東省荒山造林與管護辦法(試行)》,組織造林綠化空間調查評估,開展造林綠化“落地上圖”,國土綠化水平及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四是大力優化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加強黃河沿岸等重點區域的規劃管控,統籌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加快各專項規劃編制和自然資源“一張圖”系統建設。組織編制了《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2020-2035年)》《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年)》,形成了《山東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初步成果。指導沿黃9市合理確定黃河沿岸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加快推進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謝謝!
- [04-13 15:40:09]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記者:
請問《若干措施》是如何體現從“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轉變的?
- [04-13 15:45:42]侯翠榮:
“十四五”期間,黨中央作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從“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意味著污染防治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若干措施》在編制過程中,圍繞從“堅決”到“深入”的轉變,重點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堅持為民信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尤其是隨著綠色低碳發展的縱深推進,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有了更高期待、更強需求。《若干措施》堅決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污染天氣、噪聲污染、城市和農村黑臭水體、生態環境安全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著力加以解決,真正做到以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二是堅持綠色理念。《若干措施》堅持源頭預防、過程管控、終端治理“同頻共振”。既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又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既持續推進煤炭消費壓減,又推動不達標老舊貨車、非移動道路機械淘汰,并推廣清潔能源廣泛應用;既聚焦黃河高質量發展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又加強“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既強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又全面提升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堅持系統觀念。一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項系統工程,《若干措施》聚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補短板”與“鍛長板”,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以及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等各方面同步發力。另一方面,在具體舉措中注重同步推進,協同治理。比如,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更加注重協同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治理;在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方面,更加注重統籌推進灘區治理與生態保護;在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方面,更加注重整縣推進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重點海域環境治理方面,更加注重海陸統籌協同治理。
- [04-13 15:46:11]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請聯系省生態環境保護宣教中心張素華,聯系電話:51798804。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