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公用 一座現代城市的“綠色根脈”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市政公用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擔負著園區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經營與管理服務等重要職責。十年來,中新公用伴隨園區這座國際化新城共同成長。每天,中新公用為23萬戶園區家庭供應清潔的飲用水;為華東電網輸送清潔電力,為工業企業提供熱能;為超過1500家工商業用戶和23萬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天然氣……如果把蘇州工業園區比作一棵大樹,中新公用就像大樹的根脈,將養份輸送到每一節枝干和每一片樹葉中。
保障城市運營,用心為公
清潔用水、潔凈燃氣通過現代化技術和城市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網,源源不斷的注入千百萬家庭與企業用戶。
1994年1月,隨著園區開發建設的全面啟動,園區管委會批準成立園區公用事業總公司(中新公用的前身)。2002年10月,園區決定整合市政公用國有資產,組建園區市政公用發展集團公司。之后,無論是股東持續注資形成CSSD控股,還是做優做強主業、創新轉型發展,中新公用堅定地走出了一條專注于公用事業的主業發展道路。中新公用投資、建設了遍布園區地下的供水、污水、天然氣、熱力等管網,以及各基礎設施源廠,與蘇州工業園區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為了提升服務園區、服務發展的能力,中新公用走上了國際化的合資共贏之路。她先后與中華煤氣、保利協鑫、蘇伊士環境、遠大科技等國內外相關領域一流的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合作伙伴帶來了水務、燃氣、熱電、環境技術、能源服務等公用事業領域的先進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合資公司的治理也更為規范。在中新公用與各合作方的共同努力下,蘇州工業園區已經成為長三角區地區公用事業集約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區域。
與此同時,中新公用持續提升和優化現有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為園區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基礎。今年,中新公用重點項目的建設就是服務園區、服務發展得鮮明案例。如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水廠一期工程的建設,將使園區的城市供水實現“雙水源、雙保障”的格局;園區北部燃機項目將建設2套9E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機組,年發電能力20億千瓦時,年供熱能力80萬噸,園區不斷增長的電力和熱力需求將得到有效滿足。同時,該項目還提升了清潔能源在蘇州工業園區能源利用格局中的比重。
聚焦綠色發展,面向未來
從傳統的水電氣公用事業向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綜合運營商轉型,做響綠色發展品牌。
在持續提升公用事業安全、穩定的服務品質的同時,中新公用也積極向現有公用事業產業鏈上的新興節能環保業務轉型。“這既是主動響應園區轉型升級的戰略號召,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根據中新公用五年戰略發展規劃,集團將圍繞核心業務產業鏈,重點以環境技術和能源服務為切入點,從傳統的水電氣公用事業向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綜合運營商轉型,做響綠色發展品牌。
謀定而后動。立足公用事業產業發展趨勢,中新公用以旗下中法環境、中新環技、清城環境等合資公司為環境技術業務平臺,聚焦固廢和污泥處理處置、工業污水處理、土壤檢測與修復等環保技術創新;以中新遠大為能源服務業務發展平臺,專注區域供冷、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等業務。
一條綠色的發展線索清晰地描繪了中新公用的藍圖。近年來,中新公用圍繞轉型主線,戰略藍圖逐漸落地。蘇州工業園區污泥干化處置項目和月亮灣集中供冷中心先后投產,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應;集團旗下清城環境公司于今年正式通過中國計量認證,環境技術領域的產學研形態初顯;正在實施的園區污水綜合處理廠項目也為集團開展工業廢水處理這個全新的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園區的國企,“走出去”也是中新公用轉型升級、拓展市場的“轉向舵”之一。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中新公用已穩步走進蘇宿工業園、蘇通科技產業園等,并與當地合作伙伴合作,尋求最大的協同效應。集團旗下中新市政公司在南通建設的商品混凝土、商品砼項目于2011年5月正式投產,該公司還在宿遷成立子公司,承擔總面積約1.85平方公里的征地拆遷、市政工程等業務。2011年,中新集團蘇滁產業園正式簽約,作為中新集團的子公司,中新公用跟隨中新集團的步伐,積極部署走進滁州。目前,正與當地政府洽談產業園城市水務、燃氣、分布式能源等項目的整體合作。
優化創新服務,塑造品牌
致力于成為具備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公眾口碑的企業公民
為體現園區公用事業“親商、便民”的服務理念,防止公用事業窗口企業形成“壟斷作風”,中新公用設立了獨立的第三方呼叫服務平臺——69111公用事業服務熱線,24小時統一受理園區水務、燃氣和供熱用戶咨詢、報修和投訴。每年,服務熱線都組織第三方對園區公用事業服務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作為董事會對合資公司的硬性考核指標。2012年上半年度第三方滿意度調查顯示,園區公用事業平均滿意率達到95%以上。自去年開始,服務熱線還聯合公用事業企業共同下社區,走進用戶,主動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以不斷監督公用事業企業改善服務。
優化服務不僅體現在監督上,公用事業企業主動服務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中新公用旗下水務公司和燃氣公司每年發布年度服務目標,并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監督;燃氣公司推出“五心服務”、“社區大使”、“銀色關愛”、“網點創優”等服務措施,以最大的誠意服務客戶。水務公司加強信息化建設,著力打造的智慧水務項目,計劃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用信息化手段對水資源實現優質高效管理,不斷提高用戶的使用的便捷度。
作為自然資源和社會公眾的橋梁,中新公用還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將“推廣環保價值觀和低碳生活方式”貫穿于企業品牌塑造的過程中。自2009年開始,中新公用先后開展環保創意設計大賽、環金雞湖綠色騎行、“我本是一棵樹”環保藝術展、100個即將消失的地圖圖片展、“報紙的生命”藝術展、共建綠色書架等系列活動等,以更容易為大眾接受的新穎形式,持續開展環保教育活動。據初步估算和統計,近三年來,參觀和參與中新公用環保公益活動的公眾超過10萬人次。此外,中新公用聯合有共同價值觀的機構共建“綠色改變”環保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活動,并利用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定期向公眾開放,讓社區居民和學生等親身參觀自來水的制造和燃氣的輸配過程,感受資源的寶貴。
“我們堅持珍惜資源、尊重環境、追求可持續發展得企業價值理念,致力于成為具備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公眾口碑的企業公民。”這是中新公用人共同的追求。
作者 黃自剛
《蘇州日報》2012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