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歷來高度重視建筑廢棄物治理工作,近年來,經過一系列創新嘗試,廣州市逐步形成了法規體系完善、全鏈條監管到位、資源化利用全覆蓋的建筑廢棄物治理的“廣州模式”,市民群眾對廣州市建筑廢棄物管理工作滿意度也不斷提升。
自2016年起,隨著廣州市建設重點發生變化,啟動了一大批新的建設區域,舊村改造等城市更新的力度也不斷加大,全市建筑垃圾持續增長。對此,廣州采取了“源頭減量利用、末端綜合處理”模式,解決建筑垃圾出路問題。通過編制《廣州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處置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廣州市裝飾裝修廢棄物管理辦法》、利用建筑垃圾回填進行復綠復墾等措施,實現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此外,廣州還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將“智慧化芯片”植入到廢建治理的監管過程中,以加強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構建全鏈條智慧化監管系統。
據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目前建筑垃圾排放申報核準率達97%,合法收運率達99%,安全處置率達100%,綜合利用率達56%,基本實現了建筑垃圾治理試點的工作目標。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消納場、綜合利用廠選址難、落地難,一直是建筑廢棄物管理的瓶頸問題。對此,在“十三五”期間,廣州城管部門共規劃了28個消納場、7個綜合利用廠和7個水運中轉碼頭,有效保障了各類處置設施建設落地。
建筑垃圾管理涉及的部門多、覆蓋面廣。在源頭管理方面,廣州城管部門將規范處置建筑垃圾的管理要求列入施工合同,將運輸秩序與工程質量安全的考核驗收掛鉤。在運輸管理方面,由公安、交通、城管部門聯合審批統一標準的密閉車型,對超裝車輛實施“一超多罰”,通過誠信評價完善市場退出機制。
據統計,自2018年開展治理試點工作以來,廣州全市建筑垃圾合法收運率達99%,密閉運輸率超80%,余泥灑漏情況大幅下降,輿情投訴率下降30%以上,市民群眾對廣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滿意度穩步提升。
此外,針對裝修垃圾單次產生量少、產生源頭分散、分揀難度大的難點,出臺了《廣州市裝飾裝修廢棄物管理辦法》,明確“袋裝收集、定時定點投放、集中清運”的管理原則,設置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整合街(鎮)、物業服務公司、居委會等的力量,建設綜合性大型分揀中心。目前,廣州市已形成了“政府牽頭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治理思路,推動裝修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同時,廣州在積極探索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方法模式,解決建筑廢棄物的出路難題。首先,廣州將占總量八成的建筑余泥中的七成通過工地間調劑回填利用、園林綠化堆山造景實現高效處置,一成結合礦坑復墾建設消納場回填利用,比如花都區長崗村消納場回填后就建設成生態公園,然后將占總量兩成的建筑拆修廢棄物采用再加工實現循環利用,其中一部分利用混凝土塊、磚渣、瓦片等再生環保建材,用于就近工程施工,實現廢棄物“不出紅線,就地利用”;另一部分集中到大型國企和社會龍頭企業利用先進工藝,生產附加值較高的再生混凝土、裝配式建材等再生建材。
在黃埔區沙浦村建筑廢棄物移動式循環利用項目現場,塊狀的建筑垃圾經過破碎篩分生產線的處理,已然破碎成相對比較小的顆粒,“蛻變”為再生粗骨料及再生細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