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經驗交流⑱:建立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編者按:
2022年11月7日,自治區黨委改革辦在百色平果市召開全區改革系統集成暨改革攻堅落實典型經驗推廣現場交流會,平果市、融安縣、玉林龍潭產業園區、象州縣、扶綏縣、賀州市工業信息化局、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自治區自貿辦、南寧海關等10個單位分別作了經驗交流發言,鹿寨縣、桂林經開區、永福縣、河池市宜州區、富川瑤族自治縣、自治區文化旅游廳、自治區工業信息化廳、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等9個單位書面交流改革經驗。為了更好推廣改革系統集成和改革攻堅的好經驗、好做法,“廣西改革”微信公眾號將連續刊發會議經驗交流材料,敬請關注。
建立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九洲江鶴地水庫庫區跨越粵桂兩省(區),是湛江市400萬人口的主要水源,九洲江流域水質好壞成為關系粵桂兩省(區)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扛起政治責任,積極與廣東省共同治理九洲江,九洲江粵桂交界斷面水質逐年跨上新臺階,2017年起,山角斷面水質持續保持Ⅲ類,每年為下游湛江市人民群眾提供約12億立方米清潔飲用水,實現了一江青水向東流。
一、制度政策引領,開創協同共治新局面
一是納入國家試點。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明確在廣西廣東九洲江開展國家首批跨地區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粵桂兩省(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于2016年、2019年、2022年先后簽訂了三輪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以下簡稱九洲江生態補償協議),共同開展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探索,形成上下游協同共治的新局面,合力推進流域治理。二是配套地方法規。玉林市頒布《玉林市九洲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從規劃和建設、水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嚴格規定各級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和權利義務,為九洲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印發《玉林市畜禽規模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劃定方案》,嚴格管控九洲江流域干、支流畜禽養殖污染。三是創新工作機制。2015—2021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連續7年將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列為自治區重大項目重點推進,先后開創性建立廳際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漓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指揮部,由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統籌推進流域治理,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承擔日常工作,構建自治區、市、縣三級工作機構,全面建立河長制,有力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擔起治水護水的責任,實現治水由部門分治到部門聯動的轉變,形成統籌推進、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四是強化問題督政。針對水質不穩定支流,每月組織人員開展現場督導檢查或暗訪,并將水質超標情況結合現場督導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地方政府并抄送流域市縣級河長,壓實地方治污職責。
二、技術保障跟進,開創精準治污新局面
一是技術服務幫扶。充分發揮自治區的技術優勢,組建水污染防治專家團隊,每年赴九洲江調研指導100多人次,哪里有污染往哪里走,足跡遍布流域每個角落,對九洲江全流域開展水質加密專項監測及污染源調查,精準發現污染問題,精準把握污染時間,精準鎖定污染區域,精準提出治理措施,到鄉鎮、進村屯培訓基層干部,幫助基層人員弄清本地主要污染源是什么、治什么、怎么治。二是信息手段提效。建成九洲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將6668個生豬養殖場、13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7個水質監測斷面相關信息納入該系統實時監控,其中水質數據每4小時更新一次,各級各部門可及時掌握流域水質狀況和污染排放情況,一旦出現超標現象,立即針對該區域開展問題排查,提升監管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制定規劃統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動聯合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兩省(區)生態環境廳牽頭制定實施《粵桂兩省區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大力推進飲用水安全保障、農業源整治、生活源整治、工業源整治、內源整治、生態保護與修復、監管與預警能力建設、環境保護基礎研究、設施運行工作經費等9大類項目,全面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專家團隊持續對九洲江流域開展污染來源調查分析,每年制定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年度工作方案,明確治污思路、方法、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流域由突擊治理變成系統治理。
三、治理模式創新,開創綠色發展新局面
九洲江流域是廣西養殖業最發達的地方,陸川、博白都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陸川豬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養豬是當地大部分群眾主要收入來源,僅陸川縣生豬年出欄量養殖最高峰達260萬頭,但畜禽糞污約占流域污染總量60%,成為流域“頭號污染源”,畜禽糞污問題成為能否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重大考驗。針對規模養殖場,通過創新推廣“高架網床+益生菌”生態養殖模式,利用高架網床自動清糞技術,源頭節水90%以上,實現養殖業清潔生產。針對小散養殖密度大,流域分布范圍廣的特點,創新“截污建池、收運還田”做法,建立生態養殖小區,推廣“公司+農戶”“協會+農戶”等多種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模式,帶動養殖散戶“抱團”發展,促進養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玉林市創新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模式、解決跨省區流域環境治理難題被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作為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通報表揚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