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資源化利用前景廣闊
來源:智研產業研究院
摘要:
一、發展環境:各項政策驅動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發展提速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城鎮化水平持續推進,在此期間也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為了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項有關政策,扶持和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各省市也發布了有關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的政策,進一步減少固廢危廢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發展現狀:市場需求巨大,固廢危廢處置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持續推進,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各類廢棄物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國目前各類固體廢棄物累計堆積存量約800多億噸,年產生量近120億噸,且呈現出逐漸增長的態勢。2021年我國固廢的綜合利用率為20.4億噸,固廢處置量為9.2億噸,危廢處置量為0.76億噸,相較于固廢危廢資源生產量和存量,我國固廢危廢綜合利用量和處置量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市場格局:行業進入門檻高,市場集中度較低
受國家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推進的影響,我國固廢危廢處置行業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行業相關的企業數量也在迅速擴張。但受到行業本身存在一定的市場壁壘和資金壁壘,具有相關經營許可證書的企業較少,因而行業集中度較差,目前我國固廢危廢處理領先的企業有高能環境、浙富控股等。
四、發展趨勢:行業發展高景氣,資源化利用前景廣闊
環保產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柱產業,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中堅力量,“十四五”以來,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理念持續普及,國家對于環保領域的支出逐年增長,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力量。加上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持續推進,國家重點鼓勵和扶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固廢危廢產品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因而固廢危廢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的發展是固廢危廢處置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關鍵詞: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發展環境、發展現狀、市場格局、發展趨勢
一、發展環境:各項政策驅動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發展提速
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是指通過熔煉、萃取、電解、提純等物理或化學的處理工藝,提取固廢或危廢中有回收利用價值的元素資源,并進一步加工生產成為產品的過程。固廢危廢資源化再生利用產業鏈上游為各類型產廢企業,包括金屬冶煉、電鍍、電子、化工和醫藥等企業,同時也包括商貿公司等經銷商;下游則是以金屬為材料的行業,包括有色金屬和有色冶煉深加工、金屬制品等行業。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城鎮化水平持續推進,在此期間也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為了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項有關政策,扶持和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2022年11月,工信部等4部門聯合出臺了《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指出在“十四五”期間,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持續推廣,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并對“十五五”期間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大體的規劃。2022年6月工信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大食品、皮革、造紙、陶瓷、日用玻璃等行業節能降耗和減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額和污染排放標準,樹立能耗環保標桿企業,推動能效環保對標達標。2022年4月,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改造提升,從源頭促進工業廢物“減量化”,推動石化化工與建材、冶金、節能環保等行業耦合發展,提高磷石膏、鈦石膏、氟石膏等工業副產石膏、電石渣、堿渣等固廢綜合利用水平。
此外,各省市也發布了有關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的政策,進一步減少固廢危廢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2022年11月,北京市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提出將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細化調整為就地處置設施、臨時處置設施、固定處置設施,各類設施設置及運行應符合國家及本市相關標準要求。2022年11月四川省在《四川省“十四五”固體廢物分類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規劃》中,對“十四五”期間行業的發展制定了詳細的目標,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的現代化固體廢物收運網絡和監管平臺,基本實現區域內固體廢物生產量與利用處置能力相匹配,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98%以上。2022年9月,浙江省發布了《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提出需要明確危險廢物專業化分類收運體系建設要求,建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分級分類規劃制度,建立健全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協調調度機制,發布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發展引導性公告。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二、發展現狀:市場需求巨大,固廢危廢處置量增長空間廣闊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持續推進,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各類廢棄物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國目前各類固體廢棄物累計堆積存量約800多億噸,年產生量近120億噸,且呈現出逐漸增長的態勢。因此,固廢危廢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國家對此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十四五”期間加快“無廢城市”建設進程,我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發展進程提速。
2017年以來,我國固廢危廢處置量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固廢的綜合利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21年我國固廢的綜合利用率為20.4億噸,固廢處置量為9.2億噸,危廢處置量為0.76億噸,相較于固廢危廢資源生產量和存量,我國固廢危廢綜合利用量和處置量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對固廢危廢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綜合利用量和處置量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量靠前的行業有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在固廢的處置和綜合利用中,領先的行業有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占比分別為21.3%、19.8%、16.9%。2022年我國危廢生產量主要集中在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等行業領域;危廢處置排名靠前的主要有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占比分別為25.1%、20.7%、12.3%。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對于固廢危廢行業的扶持力度逐漸增大,行業發展提速,也逐漸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2020、2021年行業獲得投資金額均突破15億元,達18.66億元、16.67億元,較往年迎來大幅增長。“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固廢危廢的資源化利用得到快速發展,行業所獲得的資金持續增加,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行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三、市場格局:行業進入門檻高,市場集中度較低
受國家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推進的影響,我國固廢危廢處置行業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行業相關的企業數量也在迅速擴張。但受到行業本身存在一定的市場壁壘和資金壁壘,具有相關經營許可證書的企業較少,因而行業集中度較差,目前我國固廢危廢處理領先的企業有高能環境、浙富控股等。
高能環境主業涵蓋環境修復與固廢處置兩大領域,形成了固廢危廢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環境修復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兼顧水處理、煙氣處理、污泥處置等其他領域協同發展。近年來,公司順應減污降碳的時代趨勢,深化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業務布局。2018年以來,高能環境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業務的營業收入總體上保持增長的態勢,2021年增長提速,營業收入共計34.94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156%,占2021年總營業收入的44.65%。2022年上半年高能環境的營業收入為39.97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18.55%;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6.7億元,同比增長了51.8%。
浙富控股業務領域主要涉及危廢資源化、清潔能源裝備板塊。在“清潔能源、大環保”發展戰略指引下,公司聚焦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回收利用領域,擁有集危險廢物“收集-貯存-無害化處理-資源深加工”前后端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危廢綜合處理技術與設施。2020年以來,浙富控股加快布局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并取得了優異的成效,2021年浙富控股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31.2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78.26%,占2021年總營業收入的92.82%。2022年上半年浙富控股的總營業收入為78.04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13.54%;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的營業收入為73.72億元,同比增長了13.63%。
2018年以來,高能環境和浙富控股對于科研投入都較為重視,持續增加對于技術和項目的研發投入,高能環境在此期間的費用投入較為穩定,保持增長的態勢,浙富控股2020年在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布局過后,研發費用激增,2020年過后,研發費用大幅度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高能環境的研發費用為1.62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24.47%,占總營業收入的2.62%;浙富控股的研發費用為4.73%,同比微漲了0.3%,占總營業收入的4%。兩家企業對于固廢危廢處置行業的技術研發都較為重視,研發費用逐年遞增,但總體上占總營收的比重小,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2022年上半年,高能環境在科研專利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新增32件授權專利,并持續加大工程建設,在建的四個項目中,三個逐步開始投產運營,并獲得了危廢經營許可證,另外一個項目預計年底前可投入運營。在此期間,浙富控股則著重拓展動力電池回售業務,新增廢舊動力蓄電池拆解生產線4套,年拆解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4萬噸,積極布局動力蓄電池回售拆解單位產生的廢液、廢渣等危險廢物的處置市場。
四、發展趨勢:行業發展高景氣,資源化利用前景廣闊
1、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指引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成為發展主旋律
環保產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柱產業,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中堅力量,“十四五”以來,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理念持續普及,國家對于環保領域的支出逐年增長,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力量。加上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持續推進,國家對于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等有關政策,重點鼓勵和扶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固廢危廢產品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因而固廢危廢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的發展是固廢危廢處置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2、多點布局持續深化,打造企業全產業鏈生態
近年來,我國固廢危廢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包過固廢危廢的無害化處置、減量化處置、資源化利用處置等在內的一系列技術均取得明顯進步。隨著技術水平和應用范圍逐漸提高,各企業在業務布局上也逐步開始改善,業務領域持續擴張,資源的循環利用效率得到極大地提高。浙富控股作為國內稀缺的前后端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布局的危廢深度資源化公司,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目前國內小型企業多數布局單一,企業經營風險較大,依托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未來中小型企業業務布局全產業鏈發展,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規避經營風險,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chyxx.com)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推進浦東新區"無廢城市"建設 《若干規定》通過

《若干規定》通過,促進浦東走出固廢資源化再利用高質量發展新路
推進浦東新區“無廢城市”建設
本報訊 (記者 王海燕)浦東新區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有了進一步的法制支撐。日前,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若干規定》自明年2月1日起施行。
這是繼《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后,第二部圍繞綠色生態制定的浦東新區法規。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說,這部法規將促進浦東新區率先走出一條固廢資源化再利用高質量發展新路,從而引領帶動上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此次立法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表示,《若干規定》聚焦工業固廢、農業固廢、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四大領域,進一步強化、提升資源化再利用相關具體要求。對於浦東新區加快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體系構建作出規定,特別要求在已有規劃和標準的基礎上,遵循環境友好的原則開展相關設施建設,設置可回收物交投服務點、中轉站、集散場,設置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資源化再利用設施,著力破解“鄰避效應”。
作為上海固廢處置體系布局的“主基地”,老港基地承擔了全市約50%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和50%以上醫療廢棄物處理。此次立法針對資源化再利用園區作了特別規定。閻銳表示,《若干規定》明確建設老港、黎明等資源化再利用園區,同時明確了老港園區的功能定位。圍繞園區地理位置、目標定位及發展需求,加強配套園區周邊公用設施和道路交通設施﹔同時加大園區的支持保障力度,明確加強老港園區國土資源利用計劃統籌,並優先分配老港園區規劃產業用地指標,保障資源化再利用項目落地。
老港基地處於電網末端,電能經長距離輸送損失量大,也會造成大量清潔能源浪費。“老港發的電,原來採用的並網模式,這次立法鼓勵老港、黎明園區資源化再利用企業開展電力市場化交易模式創新,通俗地講就是‘隔牆售電’。”閻銳表示,在新的電力市場化交易模式下,老港基地將能實現電能高效利用、就地消納,這樣就能大量減少電能輸送損耗,這個工作機制上的創新是此次立法的亮點之一。
除了探索園區建設的創新優化外,這部浦東新區法規在用地模式、生態環保上也提出一系列改革創新制度舉措,提供多樣化保障。比如在用地上,鼓勵創新優化供地方式,可以採用“帶方案”出讓方式或者“帶方案”租賃方式供地,同時明確規劃產業用地中劃出一定比例專門用於發展資源化再利用產業。
在生態環保上,《若干規定》明確資源化再利用項目的環評下放至區級審批或者備案,探索相同類型的資源化再利用項目一次性受理和集中審批,推進項目環評和排污許可“兩証合一”辦理。“項目環評和排污許可,是獨立的兩個行政許可,這次立法探索‘兩証合一’辦理,這兩個項目就可以一起收件、一起審查、一起出件,這就是一種改革創新。”閻銳表示。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