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PM2.5濃度最低、重污染天最少的一年,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最好的一年,是生態環保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昨日,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2023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岳東用這組數據詮釋四川生態環境保護的成績,尤其是水環境質量創20年來最好水平,劣Ⅴ類斷面全面消除,Ⅱ類以上水質斷面占比75.4%,基本實現以Ⅱ類水為主體的水環境格局。
守護水清岸綠,下一步治水重點和方向是什么?在發布會現場,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相關負責人就水生態環境保護、美麗河湖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市民關注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力爭2023年
全面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在發布會現場,李岳東介紹,據生態環境部初步核定,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斷面202個,占比99.5%,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優良率位居全國前列。同時,10個跨省共界斷面均為優良水質,長江、黃河、嘉陵江等主要出川河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確保了川江清水向東流。可以說,通過十年的持續攻堅,四川解決了一大批制約水質改善的突出問題。
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全局性、歷史性、突破性好轉,下一步怎么干?
“三水共治”,是一個關鍵詞。記者了解到,四川將繼續堅持以水污染治理為核心提升水環境質量,加快入河排污口“排、測、溯、治”,推進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建設,力爭2023年,全面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同時,深入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并推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會同住建、經信等部門加快推進排污管網雨污分流、病害整治,延伸支管網建設,有效提升污水收集率,強化設施運維管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
以水系連通為重點科學配置水資源,是今年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點內容。據介紹,四川將研究制定河湖生態流量(水位)保障實施方案,實施動態管控,切實保障生態用水、水位。同時,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以水功能區達標倒逼水資源合理利用。
除此以外,以水生態修復為突破提升河湖健康程度,四川將提升重要河流、河段自然岸線率、水源涵養功能,實施水生態修復,加快實施長江干支流重要灘涂濕地生態修復工程。
到2025年底
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讓身邊的小河流清澈見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成效如何?
“通過4年時間的努力,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105個黑臭水體均治理完成。內江、德陽和南充入選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發布會現場,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基于這一總體目標,四川省將采取哪些舉措瞄準黑臭水體整治?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出臺了《四川省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四川省“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方案》,對地級及以上城市和縣級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已經完成治理、實現水體不黑不臭的城市繼續鞏固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和動態排查機制,到2025年底,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該負責人透露,四川將持續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進一步完善省級統籌、地方實施、多方參與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體制,健全多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合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力爭到2025年
建成一批城市和鄉鎮美麗河湖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美麗四川建設試點,而美麗河湖是美麗四川的細胞工程。如何通過建設美麗河湖提升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去年20位省級河湖長巡河45次,協調解決河湖長制重大問題。全省近5萬名河湖長一年來巡河問河360萬次,推動整改問題19萬個,合力推進長江黃河清水東流。”四川省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廳副廳長王華介紹。
今年,如何確保水質變好而不會反彈?據介紹,四川將在重要敏感河段、重要湖庫、重要支流匯入口織密監測網絡,增設監測斷面,加大監測頻次,對斷面水質惡化的,及時啟動“測管協同”,精準鎖定污染區段和污染源,快速處置,確保水質穩定。同時,將加強對涉水排污單位,尤其是污水處理廠、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尾礦庫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的監管力度,加大日常巡查、抽查、暗查頻次。針對春節期間人員大量返鄉導致污水水量波動、污水濃度大幅升高沖擊,也將提前思考謀劃,優化調整工況、工藝,確保應處盡處,達標排放。
記者了解到,按照《四川省美麗河湖建設方案》,四川省力爭到2025年,建成一批城市和鄉鎮美麗河湖,實現以美麗河湖串聯起美麗農村、美麗鄉鎮、美麗城市,明顯提升“群眾身邊水”生態服務功能,顯著增強水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據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四川將完善“美麗河湖”建設指標體系,使指標設置更加符合四川實際,更加貼近國家美麗河湖標準,不斷優化評選程序,提高評審質量效率。同時,將加大示范引領,在全省推廣西昌邛海、阿壩州花湖、宜賓江之頭等“美麗河湖”建設成功經驗,爭取更多四川優秀案例榮登國家榜單。(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