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

煙臺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認真學習領會市生態環境局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六步工作法”,結合高新區3條入海河流實際,因地制宜、因河施治、一河一策,提煉出“強協同、重排查、密監測、請專家、編方案、督整改”十八字、六方面硬措施并付諸行動,力保高新區3條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和水質穩定達標。六項措施實施近1個月來,監測結果顯示,3條河流總氮濃度穩中有降,河流水質穩定達標。

強協同:區“環委會”與區“河長辦”協同配合、聯合發力,定期通報全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突出河流總氮濃度監測數據共享,及時向國、省控斷面超標責任單位發出提醒,監督協調各責任單位完成問題點位水質整改保障工作。6月份以來,“兩辦”聯合下發督辦、提醒函8份,解決具體問題15個。
重排查:為快速鎖定入河污染源,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組織力量對3條入海河流開展定期巡查排查工作。一方面,從排查人員構成看,依托分局執法人員定期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巡檢拍照;另一方面,以第三方專業機構為補充,采用人工踏勘+暗管探測+管道機器人等新模式,今年以來累計出動巡查人員110人次,形成詳盡的巡查報告5份。
密監測:為分河段分析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及水質變化,及時掌握河流水質信息,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虛心向山東省煙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請求技術指導,對辛安河、通海東河、通海西河科學布設12個監測點位,開展加密監測。在階段性取得有效監測數據之后,將監測點位優化為7個,委托6家有監測資質的監測機構進場實施加密監測,累計獲取有效監測數據330余個,為總氮治理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

請專家:2022年以來,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探索建立建立專家服務團隊“3+1”工作體系:即3支隊伍+1組專家團隊。3支專業隊伍分別為水質保障隊伍、河道環境整治隊伍、溯源排查隊伍,3支專業隊伍累計投入財政資金70余萬元,適時集結、密切協作,對3條入海河流開展專家“會診”,定期解決影響水質的“疑難雜癥”。同時,建立涵蓋水質監測、采樣分析、生態修復等各方面的專家庫,累計邀請專家21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議18條。
編方案:為建立入海河流總氮控制長效機制,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加快總氮控制“一河一策”方案編制。方案聚焦治理措施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兩個重點,分局先后2次召開專家座談會,對治理措施進一步細化,對一些大而化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理措施予以剔除,要求盡快形成通海東河、通海西河總氮控制方案定稿并付諸實施。
督整改:針對排查發現的問題點位,高新區環委會辦公室第一時間交辦、第一時間督促整改。對于難啃的“硬骨頭”及時向工委管委負責同志匯報,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王金騰同志高度重視總氮削減工作,對辛安河重要支流管網溢流問題現場辦公,要求責任部門倒排工期、加快封堵、徹底解決。同時,創新工作方法,邀請區紀工委負責同志到整改現場開展執紀監督,倒逼責任單位采取果斷措施高標準整改。
下步,煙臺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繼續嚴格落實市局關于總氮削減會議和文件精神,沿著“十八字、六方面”措施一以貫之執行下去,突出抓好重點農村污水工程、雨污管網溢流整改以及河道內水環境綜合整治等三方面重點工作,確保完成總氮削減及入海河流水質年度考核任務。(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秀萍 通訊員 郭健 報道)